苑素梅 亓萌雪 崔 妍
(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所謂社會變革,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會階段內,不同階級之間通過經濟、政治、文化、司法、軍事等不同手段的調整而進行的大規(guī)模利益分配變化方式。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當中提到了如何看待必然的社會變革。人類社會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馬克思曾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然而,資本主義生產力到現(xiàn)在還在發(fā)展。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還有能容納生產力發(fā)展的空間,其根源在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都在進行著改革。任何統(tǒng)治階級都不甘愿自動的退出歷史舞臺,任何既得利益集團都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為了不退出歷史舞臺,為了不丟掉自己的既得利益,他肯定想辦法解決這個矛盾。而解決這個矛盾的實現(xiàn)路徑只有兩個。一個是在根本制度不變前提下對某些環(huán)節(jié)和方面進行調整完善,即我們所說的改革。另一個則是革命,推翻原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正如馬克思在《序言》中提到的“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tài),在他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之前是絕不會滅亡的?!雹偕a力作為社會變革的最終原因,又是絕對運動變化發(fā)展的。所以說社會變革是必然的。建國以來,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一步步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2017年10月18號十九大的召開以來,我國進入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雖然我國現(xiàn)階段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婚姻支付就是指結婚過程中各種形式的投入,包括現(xiàn)金以及物品。②在農村,婚姻支付主要表現(xiàn)在男方的彩禮和女方的嫁妝上。婚姻支付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一直被保留至今。
農村婚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因而最具代表性的彩禮和嫁妝所呈現(xiàn)的婚姻支付關系便成了社會變革的注腳之一。隨著時代發(fā)展,當前社會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現(xiàn)代化、法制化的變革日趨激烈,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農村中傳統(tǒng)的經濟、文化、思想觀念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沖擊。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農村家庭人口規(guī)模減小。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數(shù)量少了,因此,對子女的婚嫁也更加重視。以彩禮和嫁妝為主要構成的婚姻支付也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而增加。由于彩禮和嫁妝的增加,引發(fā)了“娶不起老婆、天價彩禮釀血案、攀比風氣”等一系列問題。究其本源,還是經濟、文化、思想觀念的變化導致。如何在經濟快速發(fā)展、思想觀念愈加開放的農村,實現(xiàn)婚姻支付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融合,在保留傳統(tǒng)的基礎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是我們現(xiàn)如今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隨著時代變遷,社會也在不斷發(fā)展進步?;槎Y形式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西式婚禮,很多傳統(tǒng)婚禮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傳統(tǒng)婚禮形式也逐漸被淡化。然而,大部分農村地區(qū)卻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婚姻支付,比如“見面禮、彩禮、嫁妝等”。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傳統(tǒng)的婚姻支付也隨之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與以往貧窮落后不同,農村在不斷發(fā)展強大,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消費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了。因此,農村在對待婚姻大事上,也是越來越重視,婚姻支付也是水漲船高,當前一些地方甚至還出現(xiàn)了“天價彩禮以及奢侈浪費辦婚禮以及利用婚禮斂財”等問題。傳統(tǒng)婚姻支付的初衷本是對孩子愛和祝福,是一種吉利的民俗,然而現(xiàn)在卻演變?yōu)閭θ说睦鳌R环矫?,大部分農村男性青年都擔心娶不到老婆,原因就是承擔不起女方所要求的彩禮以及房子和車子等硬性條件。越來越高的彩禮正成為農村適齡青年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嫁妝作為女方給男方家庭的回禮,也關系著女方以后在男方家庭中的地位。嫁妝越豐厚,女方在男方家庭中的地位就越高。隨著收入的提高,對嫁妝的要求也不斷增加。正是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婚姻支付問題在農村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反思這種現(xiàn)狀產生的原因。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條件更加優(yōu)越,思想也愈加開放。改革開放之前,人們更多的關注溫飽問題,嫁妝彩禮只是作為一種吉利的象征,并沒有很多具體的要求。然而,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新時代,人們對婚姻大事越來越重視,對待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婚禮,都想辦的體面而隆重,在支付彩禮上也是絲毫不吝嗇。而彩禮的多少也是女方判斷男方物質基礎是否雄厚的前提。彩禮越多,女方越覺得有面子。另一方面,彩禮增加,嫁妝也在不斷增加。根本原因也在于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認知里,嫁妝是父母為女兒成立新家庭準備的,然而在當代,女性更為自立,結婚前的工作收入也一并作為嫁妝。
首先,在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更多的家庭對于男孩更加偏愛,從而導致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只允許生一個孩子,適齡婦女為了能生育男孩,會在生育之前進行B超檢查,如果是男孩就生,是女孩就打掉重新懷孕,因此,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在農村,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觀念更是根深蒂固,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農村適齡男青年數(shù)量明顯高于適齡女青年。女孩十分搶手,女方家庭結婚前都會對男方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經濟條件越好,彩禮給的越多的男方必然會更受女方青睞。男方往往會將彩禮作為競爭的手段,給女方父母更高的彩禮,以獲得女方父母的認可。這對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薄弱,拿不出高額彩禮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年頻頻出現(xiàn)天價彩禮釀血案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給兒子娶上媳婦,即使砸鍋賣鐵、貸款、四處借錢也在所不惜,這不得不令人們反思。
受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影響,農村婚姻支付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如何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基礎上使農村婚姻支付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轉化,是我們現(xiàn)在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為適應這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農村婚姻支付必須適時作出改變,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規(guī)定彩禮和嫁妝的最高金額,倡導在婚禮的舉辦上理性消費,倡導簡約樸素的婚禮,嚴厲打擊鋪張浪費的行為,杜絕彩禮和嫁妝的攀比之風。利用農村基層組織,把辦婚禮的流程、數(shù)額等等,通過村民公約的形式來固定下來,通過農村的紅白理事會來給予規(guī)范,使其有章可循。
婚姻支付本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祝福形式,不應該演變?yōu)楝F(xiàn)在害人害己的方式。應重在保留傳統(tǒng)習俗的基礎上,更新婚姻支付的形式。彩禮并不是只有金錢這一種方式,勞務幫助和實物饋贈也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家庭根據(jù)自身的經濟條件,選擇適合的彩禮支付形式?;橐龅膬群h大于形式,承載比自己支付能力過高的費用的婚姻,往往不會長久。此外,婚姻是組建家庭的必要前提,友愛,包容、理解、和諧的婚姻對家庭來說意義重大。當前婚姻觀呈現(xiàn)出來的拜金、利己主義等思想是致使婚姻關系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為此,要從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入手,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婚姻關系中注重婚姻自由、夫妻平等、相互扶持、對家庭負責,營造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
當今社會,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我們一直所宣傳和呼吁的,重男輕女在農村依舊存在,從側面證明了我們的宣傳力度還不到位,宣傳不能只靠嘴上說,要真正落到實處。“生男生女一樣好、女兒一樣能養(yǎng)老”等宣傳標語雖然在農村處處可見,但起的作用卻不盡人意。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并不是通過幾條宣傳標語就可以改變的。組織專門的宣講團隊到農村進行宣講,真正走到村民身邊,了解他們的想法,進行有效宣傳。
在農村,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就開始為孩子的婚事忙碌起來。與子女不同,父母會更多考慮物質基礎,這就必然將婚姻支付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會給雙方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會阻礙子女找尋自己真心喜歡的另一半的機會。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有愛作為婚姻的基礎,婚姻支付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奮斗,財富金錢并不是組建婚姻家庭的唯一要素,兩個人之間有愛,并且會為自己的家庭去努力奮斗才是最重要的。現(xiàn)如今,男方的婚禮及其給女方的彩禮,大都通過自身工作的積蓄支付,弱化了對父母的依賴,也意味著兒子獨立能力的增強。至于女方的嫁妝,隨著新娘本人勞動收入的增多和對家庭貢獻的顯性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收入置辦豐盛的嫁妝。為此,在對待嫁妝和彩禮問題上,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信任。
我們必須端正認識,丟掉一些虛榮、攀比的心理,以正確的心態(tài)和方式對待婚姻支付問題,政府也應更加深入的推進婚俗改革,倡導簡約適當?shù)幕槎Y習俗,加快實現(xiàn)農村婚姻支付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 注 釋 ]
①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人民出版社,1964.
②李銀河.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