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我非常感謝為我主辦、承辦、協(xié)辦研討會的單位及其領導群體。我還想借此機會講講:我的感悟、夢想和心聲。
在我的記憶里,唐代大詩圣杜甫有句詩云:“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個千古名句,深刻地揭示出一條不可逆轉的定律。這就是人世間的一切事物,無一不處于產生、發(fā)展和消亡之中。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無一例外。
歷史的事實,的確如此。正是這無邊而蕭蕭的落木,這不盡而滾滾的江流,把時間由黎明推向了黃昏,把歲月由早春推向了暮冬,把生命由幼小推向了衰老。如此這般,循環(huán)往復,乃至無窮。我就是由它把我逐步推向:一個直奔九十的老人了。
我們都知道,歲月是不撓人的。隨著時光的流失,歲月的推移,人總是要老的。但人老并不可怕。應該說,衰老與誕生同樣是神圣的。
不僅如此呵!在我看來,老人有老人的天地,老人有老人的歡快,老人有老人的追求,老人有老人的夢想。同樣,老人還有老人的鄉(xiāng)愁哩。而今,我雖已老了,但卻擁有自己的天地、歡快、追求、夢想和鄉(xiāng)愁。
我的天地,就是那藍天、白云和綠水,就是那山川、河流和芳草地,還有就是那小小而又寧靜的了了齋。我的歡快,就是那游游山、玩玩水和養(yǎng)養(yǎng)魚,就是那踏踏春風、淋淋秋雨和賞賞冬梅,還有就是那早早晚晚學學鳥鳴。我的追求,就是那詩意般地棲居,就是那悠哉地過好每一天,就是那不離不棄陪伴著老伴,就是那虔誠而默默地祝福家人,還有就是那一往情深地去會會朋友,并且相互間一吐那久違的心聲。我的鄉(xiāng)愁,就是那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園土地,就是那茅屋小院中的婆娑樹影,就是那記憶中母親手里的縷縷飯香,就是那村頭村尾、屋里屋外的犬吠雞鳴,就是那私熟里“人之初,性本善”的讀書聲,還有就是那小伙伴之間打打鬧鬧的歡笑與啼哭,等等。當然,我的更大夢想、更愿擔當的,則還是那爭取為弘揚中華詩詞作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然嘍,老人還應該有老人的心態(tài)。這心態(tài)就是知足、淡定和寬容;這心態(tài)就是想得通、放得下、拋得開。而偶爾心血來潮,還可以借助這冬日的陽光,翻曬一下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而數數在這個歷程里,我有過天真無邪的時日,我有個奮斗當年的青春,我有過放馬馳聘的歲月,我有過大浪淘沙的勝出,我有過春風得意的歡樂,我有過遇有不公的憤慨。當然,我也還有過曉風殘月的悠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這些老人越是接近馬克思,就越是對這人間世界愛得深沉。這那怕是我們的身軀演變?yōu)榘唏g的古廟,而靈魂卻依然如同那銅鑄的巨鐘。生活的那每一次撞擊,它都會發(fā)出渾厚而悠遠的聲音,都會引發(fā)許許多多感同身受的人的共鳴。
這就是我這個老人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