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仙
縣一級融媒體中心,大多是在原縣廣播電視臺的基礎上,將縣內的內刊、“兩微一端”等媒體人員融合在一起。這支采編力量,從業(yè)時間長短不一、能力素質參差不齊、編制身份復雜異常,導致縣級融媒體現有人才隊伍活力不足、銳氣不夠、創(chuàng)新不強,嚴重制約了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用的發(fā)揮。
媒體深度融合時代,如何讓 “老戰(zhàn)士”適應“新陣地”,江西省寧都縣融媒體中心從思想上、業(yè)務上入手,加快隊伍轉型升級。在思想上,使從業(yè)人員主動適應新形勢,重置角色定位。媒體融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鍵還是人的融合,思想要先融到位。在業(yè)務上,從“一招鮮吃遍天”到“百花艷春滿園”。寧都縣融媒體中心,采取“一對一”結對子交叉互學的方式,幫助采編人員打破原單位原部門邊界,打破原崗位原專業(yè)壁壘,做到一專多能、一崗多職,使從業(yè)人員個個成為拍攝制作短視頻、推送有價值資訊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yǎng)引進,校媒協作共育復合型人才。媒體融合發(fā)展得好壞,關鍵在人才。單純依靠傳統媒體轉型過來的采編力量遠遠不夠,培養(yǎng)一支適合融媒體時代,能寫、能說、能拍、能錄、能編、能策劃等“多能”集合人才隊伍,事關融媒體建設成敗。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依托高校優(yōu)質資源,搭建校媒協作的產學研平臺,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培養(yǎng)人才、發(fā)現人才、儲備人才的有效途徑。
寧都縣融媒體中心早在2017年,便與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建立了協作關系,成立了實訓基地。學院不定期安排骨干教師到融媒體中心授課,給從業(yè)人員傳播先進的新聞理論。通過校媒協作,不僅提高了院校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更給地方融媒體中心培育、選拔和儲備了人才。
夯實陣地,延伸觸角激發(fā)內生動力。人才隊伍建設,既要注重“輸血式”培養(yǎng),更應重視“造血式”培育,要借助外力,更要依靠自身內力。
2018年,寧都縣融媒體中心在全縣24個鄉(xiāng)鎮(zhèn)和18個縣直(駐)縣單位遴選了一批具有一定文字功底,熱愛新聞報道的干部職工,組建起新聞報道員隊伍,通過集體培訓、跟班學習、實踐實訓等方式,提升報道員的能力與素質。報道(通訊)員隊伍的建立,既破解了全縣新聞宣傳工作有頭無腳的問題,又擴大了縣融媒體中心的信息來源,更增強了融媒體產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作者單位:寧都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