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張方方 朱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88醫(yī)院開封院區(qū)心血管內科 (河南 開封 475003)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研究藥物聯(lián)合體外反搏機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o痛性心肌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當中選取74例作為本文的觀察對象,其入院時間均在2017年3月~2018年1月,以紅藍球分組的方式將上述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藥物聯(lián)合體外反博機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數(shù)、心功能與心電圖檢測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RPP相比較于對照組,明顯較高,其NST和∑ST均明顯較對照組少,EF和CO均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藥物聯(lián)合體外反搏機治療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的療效顯著,且可以促進患者疾病癥狀改善。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o痛性心肌缺血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因疾病的臨床癥狀較為隱匿,因此常被臨床稱為隱匿性心肌缺血或者無癥狀心肌缺血[1]。盡早為患者開展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緩解疾病相關癥狀。本文特抽選部分患者進行比較研究,旨在分析藥物聯(lián)合體外反博機治療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的療效,其詳細研究內容整理如下。
以“紅藍球分組法”將本研究中抽選的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4例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2017-03/2018-01)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37例/組。上述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納入,本研究上交至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經(jīng)過批準。將存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者重度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剔除。
對照組:依據(jù)患者的性別,男性例數(shù)和女性例數(shù)分別為19例和18例;平均年齡(65.59±4.36)歲;平均病程(11.63±2.75)年。觀察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齡(65.63±4.32)歲;平均病程(11.52±2.71)年。比對上述兩組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性別數(shù)據(jù)、年齡數(shù)據(jù)和病程數(shù)據(jù),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
所有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即取酒石酸美托洛爾,為患者服用,2次/d,12.5mg/次;結合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將藥物劑量逐漸調整為25mg/次,保證患者在休息的狀態(tài)之下,其心率為50~60次/min。使用硝酸異山梨酯為患者進行治療,口服,3次/d,10mg/次;取阿司匹林為患者口服,1次/d,50~100mg/次,為睡前服用。與此同時為患者開展溶栓治療、吸氧治療、抗凝治療以及止痛治療,2周1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體外反搏機治療。其詳細內容見下:
監(jiān)測:使用動態(tài)心電記錄儀,以模擬導聯(lián)V1、模擬導聯(lián)V5和模擬導聯(lián)aVF三通道對患者的24h心電圖進行觀察。ST段呈現(xiàn)下斜型壓低在0.1mV或以上;發(fā)作的持續(xù)時間為1min/次,兩次發(fā)作的時間間隔在1min及以上即為動態(tài)心肌缺血。
若在靜息狀態(tài)下,心電圖或者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表明有明顯心肌缺血改變存在,應當將工作適量減輕,并督促患者對充足的睡眠給予保持,囑其開展健康及規(guī)律的生活,日常生活期間,需要避免出現(xiàn)情緒波動,同時需要叮囑患者飲食以低脂、低糖為主。在用藥的同時為患者開展體外反搏治療,使用體外反搏治療儀為患者進行治療,由專業(yè)醫(yī)生嚴格依據(jù)相關流程展開相關治療操作,將氣源壓力調整為0.45~0.50kg/cm2,1次/d,1h/次,1個療程為12次,為患者開展3個療程的治療。
觀察并統(tǒng)計上述兩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數(shù)(心率與血壓兩項乘積(RPP)),分析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檢測結果與心電圖檢測結果。使用靜息12導聯(lián)心電圖對NST與∑ST段進行計算;射血分數(shù)(EF)與每分輸出量(CO)均以彩色多普勒進行測定。
本次研究中相關數(shù)據(jù)均經(jīng)匯總并以SPSS22.0版進行處理,兩組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RPP、NST、∑ST以及EF、CO均以±s表示,數(shù)據(jù)間比對用t檢驗。兩組患者的各項數(shù)據(jù)比對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的表現(xiàn)形式為P<0.05。
分析下文數(shù)據(jù),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其RPP、NST及∑ST均明顯較高,CO和EF均明顯較高,P<0.05。
觀察組患者的RPP為(1425.57±173.39)kPa·次/min,其NST為(2.48±0.56)個,∑ST為(2.79±0.64)個,CO與EF分別為(3.73±0.48)L/min和(54.32±7.07)%。
對照組患者的RPP為(1319.91±131.52)kPa·次/min,其NST為(1.85±0.37)個,∑ST為(1.98±0.41)個,CO與EF分別為(5.01±0.69)L/min與(65.89±6.42)%。
臨床相關研究指出,慢性心率失常導致猝死率為20%~50%,且此類患者均存在無癥狀心肌缺血表現(xiàn)[2]。近年來,伴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認識度逐漸提升。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通常不具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且有較高的危險性,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為此盡早給予患者確切的診斷,對其預后改善及病情轉歸等均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主要以心電監(jiān)測的方式檢查此類患者,針對高危群體,常需要對其心臟血管支路的阻塞情況、ST段壓低情況進行了解[3]。詳細掌握患者的疾病情況并且為其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對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藥物治療中使用的酒石酸美托洛爾可以將β受體阻斷作用發(fā)揮出,可以進一步縮小梗死的面積,增加心肌缺血區(qū)域的血流量,減慢心率,且可以將惡性心律失常減少,對缺血心肌進行挽救[4]。硝酸異山梨醇酯可以將心肌耗氧量降低,有利于將體靜脈和冠狀動脈擴張,進而促進心肌供氧改善;阿司匹林為預防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在冠狀動脈血管重建中、急性心肌梗死中有良好的療效,常被臨床用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輔助治療藥物[5]。而單一用藥治療常無法有效糾正患者的疾病癥狀,在用藥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體外反搏機治療可以進一步提升疾病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數(shù)據(jù)均優(yōu)于對照組。主要由于體外反搏機可以通過序貫式加壓的方式對冠狀動脈血流灌注的增加發(fā)揮促進作用,進而將心肌供血與供氧情況有效改善。此外該項治療措施具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效果顯著等優(yōu)勢,更易于為患者所接受。
總而言之,藥物聯(lián)合體外反搏機治療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的療效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