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朝陽
摘 要:本文通過試驗的方法研究了側深施肥插秧機施肥量對水稻栽培的影響,簡要地介紹了研究的內容以及試驗的材料與方法,詳細說明了側深施肥插秧機施肥量對水稻生長特性、水稻產量、水稻光合作用、氮肥利用率以及水稻品質的影響,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側深施肥;插秧機;水稻栽培;施肥量
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模式中,施肥環(huán)節(jié)往往是將人工施肥與機械施肥相結合,沒有對施肥環(huán)節(jié)進行精細化處理,導致施肥的過程中存在肥料分布不均、施肥量過多、肥料利用效率較低的情況,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近些年來,水稻側深施肥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效的改善了傳統(tǒng)施肥中存在的缺陷。
一、研究內容說明
側深施肥插秧機施肥量對水稻栽培影響的研究較為復雜。首先,需要利用不同的試驗方案對水稻進行處理,探究其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試驗過程中主要的變量是施肥量,通過施肥量的改變探究其對水稻分蘗率的影響。其次,通過對水稻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情況的測定來探究施肥量對水稻光合作用的影響,并明確側深施肥對干物質積累的作用。最后,將側深施肥方案與常規(guī)施肥方案進行對比,進一步分析不同施肥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以及其是否對水稻的品質有改善作用。
二、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1)試驗基地:試驗對種植地區(qū)的沒有特殊的要求,只要適合水稻生長即可。
(2)試驗作物:豐城水稻種植的常規(guī)品種。
(3)試驗肥料:肥料在試驗開始之前應該經過相關處理,去除其中較大的顆粒和粉末。
(4)試驗儀器:壟谷機、碾米機、電熱干燥箱、生化培養(yǎng)箱和植物試樣粉碎機等。
2.試驗設計。在本次試驗中,為了能夠更好的反映出側深施肥插秧機施肥量對水稻栽培的影響,采取了六種處理方法:常規(guī)施肥、常量側深施肥、減量10%側深施肥、減量20%側深施肥、減量30%側深施肥和全量側深施肥。不同的方案需要對基肥、分蘗肥和穗肥分別進行處理。
3.測定項目。根據(jù)試驗的目的對試驗內容進行計,選擇不同的測定項目,并將得出的結果進行量化分析。測定內容主要包括:
(1)每五天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記錄的主要內容包括莖粗、莖數(shù)和水稻的高度等。
(2)計算分蘗成穗率:分蘗成穗率=穗數(shù)-主穗/最高分蘗莖數(shù)
(3)通過葉綠素測定水稻的含氮量。
(4)在遵循處理方案的基礎上,測量穴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等。
(5)在進行水稻品質測定的過程中,應該對種植地區(qū)的雜物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待測樣品的含水量應該保持在13%左右。
三、結果分析
1.施肥量對水稻生長特性的影響。分蘗數(shù)量的多少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關鍵因素,因此,想要提高水稻的產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分蘗的數(shù)量和質量,減少無效分蘗的數(shù)量,降低水稻生長過程中營養(yǎng)成分的浪費,使其將更多的營養(yǎng)輸送到有效分蘗中。根據(jù)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在所有的設計方案中,經過常量側深施肥處理后的水稻苗的高度變化最為明顯,顯著高于其他方法處理的水稻苗;減量20%側深施肥處理對水稻植株高度的影響不大,高度基本等同于常規(guī)施肥方法處理的水稻苗,對水稻苗高度的影響是最小的;剩余的處理方法中,減量10%側深施肥處理的效果最為優(yōu)異。
2.施肥量對水稻光合作用的影響。測定施肥量對水稻光合作用的影響時,需要對水稻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的情況進行測量,得出較為全面的結果。在對水稻葉面積指數(shù)進行測量的過程中,主要測量的是水稻拔節(jié)期的葉面積指數(shù),可以得出結論:常規(guī)施肥處理的水稻拔節(jié)期的葉面積指數(shù)最低,常量側深施肥處理的水稻在拔節(jié)期葉面積指數(shù)最高。但是在對干物質積累的測量上卻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常量側深施肥處理的水稻干物質積累量最高,減量30%側深施肥處理的水稻干物質積累的情況最差。
拔節(jié)期對于水稻的生長來說十分重要,會直接影響到水稻的之后的抽穗和籽粒生長。同時,葉片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對植物的健康生長有著重要的意義,葉片的干物質積累量能夠直觀的反映出植物光合作用的真實情況。因此,測定不同施肥量對水稻拔節(jié)期的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量的影響,對水稻的種植有著指導意義,并為側深施肥效果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施肥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肥料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營養(yǎng)物質來源,施肥量的多少對水稻的產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試驗結果顯示:與正常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相比,常量側深施肥處理后的水稻整體產量增加較為明顯;經過全量側深施肥處理的水稻總體產量最低,主要的原因為水稻生長前期施肥量過大,后期的營養(yǎng)供應不足,使得植株出現(xiàn)了早衰的情況,導致整體產量下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開始分蘗之前對氮元素有較高的需求,側深施肥能夠有效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進水稻的前期生長,減少無效分蘗的數(shù)量,從而提高水稻的整體產量。
4.施肥量對氮肥利用率的影響。為了避免試驗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損失,試驗的時間選擇在泡田水自然落干,符合插秧標準的時機。試驗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施肥方法相比,各種處理方案對氮肥的利用率都有明顯的提升,效果最好的是減量20%側深施肥。經過相關分析可以確定,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水稻對氮、磷、鉀等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存在一定比例關系,水稻體內氮元素的運輸過程也需要其他營養(yǎng)元素的參與,因此當施肥量減少后,氮肥的利用率就會下降。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施肥量對氮肥利用率的影響,可以將肥料中氮、磷、鉀元素的比例作為變量,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試驗。
5.施肥量對水稻品質的影響。會對水稻品質產生營養(yǎng)的因素主要是稻米中的淀粉和蛋白質含量,會直接影響稻米烹飪后的口感。影響稻米中淀粉和蛋白質含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因素、稻米的種類、肥料的營養(yǎng)成分等。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施肥處理對碾磨品質并沒有影響,因此側深施肥技術在這方面并沒有改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常規(guī)施肥和側深施肥處理的水稻進行比較,可以得出結論:經過常規(guī)側深施肥處理的水稻分蘗率最高,葉面積指數(shù)最高,產量也有了顯著的提升,可以說是目前最理想的施肥方法。在使用側深施肥技術時,施肥的方式和肥料中營養(yǎng)成分的比例都會對水稻的生長發(fā)育產生影響,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施肥方案,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1]張成功.側深施肥插秧機施肥量對水稻栽培的影響[J].鄉(xiāng)村科技,2019(26):93-94.
[2]趙立軍,顏珊珊,王宇杰,等.側深施肥插秧機施肥量對水稻栽培的影響[J].農機化研究,2019,41(10):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