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偉
(貴州省義龍新區(qū)新橋中學,貴州 義龍 552401)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受諸多因素影響,有許多學生在學習上落后了,而學習上的落后往往導致破罐破摔心理,喪失自信,以致其他方面也落后,因此重視集體備課,集思廣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我們學校理化生教研組堅持集體備課,通常按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一是集中備課。(1)引領:由備課中心發(fā)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fā)言。說教材、大綱、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件準備、習題精選、教學理論等。(2)合作:討論發(fā)言人的內容。(3)交流: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做好整個過程必要的發(fā)言記錄。二是實施教學方案。統(tǒng)一時間組織本組教師聽課,觀察,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日常教學中來。三是教學反思。執(zhí)教教師執(zhí)教后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xiàn)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四是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人次上課,多人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不同班級的情況,最終討論定稿,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實現(xiàn)螺旋式上升。
如在講聲音是怎樣的產生和傳播的這一節(jié)時,借助多媒體展示我校課題研究中苗歌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話音剛落,學生眾聲回答:悠揚的歌聲是民族老師陶順英聲帶在振動時產生的,它借助空氣向四面?zhèn)鞑ミM入我們耳朵,這樣的問題才是有效的,伴隨著歌聲,逐步使學生由熟悉的苗歌轉換到物理知識學習上。
教師藝術性、科學性的課堂提問,是師生在教與學雙邊活動中的關鍵方式,是傳遞知識的有效路徑。一次恰當而富有藝術性的提問,往往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激素,增強記憶的催化劑,能夠達到啟而發(fā)、憤而悱的目的。其效果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提問的語言必須抑揚頓挫一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必須準確精煉一一讓學生聽清楚提問的內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詞,模棱兩可。提問的內容要善于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歸納、篩選,做到刪繁就簡,擇精選評,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如講授《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一課時,演示了向兩張豎直下垂的紙中間吹氣的實驗。學生對這個實驗很感興趣,很想知道紙為什么產生了合攏的現(xiàn)象?希望老師盡快作出解釋,此時教學中我卻進行了如下提問:(1)老師現(xiàn)在用的方法與你想到的方法有相同的嗎?(2)你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能讓這兩張紙合攏起來?(3)如果沒有,應該用怎樣的知識來解釋呢?誠然,只有優(yōu)化課堂提問,才能提升課堂效果。
由于地域差別,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普遍興趣不濃,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近年來,我不斷摸索,勇于改革,現(xiàn)在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把講臺變成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即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使有興趣的學生通過課堂氣氛的感染,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每次有動手操作或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我都盡量讓學生發(fā)表看法,這樣,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為了讓學生學得好、記得牢,我有時還編一些順口溜幫助他們記憶和運用。如天平的使用:天平天平要放平,先將游碼撥到零,再調螺母找平衡;左盤物體右砝碼,取放砝碼用鑷夾;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碼找。變阻器的使用:串入電路,調流控壓;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同下,沒有變化;接入電路,撥到最大。
教育圣人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證明,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才會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并逐漸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愛好,進而發(fā)展成為強大、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運用物理學科本身的魅力,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妙,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是一門重視實踐的學科,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實際驗證物理定理、原理等,可以親自觀察到教材中體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在實踐中明白物理變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實驗的層面上對所學物理內容進行概括,通過對知識的復習歸納,幫助學生透過物理現(xiàn)象看清實物本質,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初中物理課程的特點要求學生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僅要有扎實物理基礎知識,還要具備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意識,從生活實踐中獲得方法。物理現(xiàn)象中存在的內部邏輯是物理規(guī)律的基礎,也是理論知識的具體表現(xiàn),學生可以在觀察、分析中進一步明晰物理知識的因果關系,例如,在學習關于“相互作用”的內容時,物理老師布置重力、摩擦力、彈力等實驗任務,通過觀察力的產生、力的特性等特點,學生可以在直觀的實驗中獲得一些物理規(guī)律及知識。實驗得出的現(xiàn)象或規(guī)律和教材中的基本符合。從物理教學經驗中也可以得出,大多數(shù)同學都喜歡看老師做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所以結合實驗的探究式教學是打造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的絕佳途徑,教師應多安排這方面的課堂。
綜上所述,要想讓提高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不斷探究和尋找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只要我們教師深入學生心理、關注學生主體、注重課堂設計、更新教學方法、講究學習方法等,一定會使課堂教學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