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愛玲
(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qū)馬路口小學,湖南 衡陽 421002)
古詩詞中許多憂國憂民的作品以及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作品都和歷史息息相關,讀懂了詩歌的歷史背景也就讀懂了詩詞作品本身。比如唐朝邊塞詩就是秦漢以來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入侵這一宏大的歷史背景下的產(chǎn)物。例如:在教學王昌齡的《出塞》時,我以修建長城的歷史事實進入課題,讓學生感受邊塞之戰(zhàn)綿延了上千年,體會邊塞戰(zhàn)士所處環(huán)境的艱苦和時空的蒼涼感。以《唐本紀》中:天寶年間,山東應征入伍者,歸來者十之二三。用以解讀“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人未還”。將《史記 李廣傳》加以濃縮,用來解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內(nèi)涵。又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題臨安邸》時,在新課講授前鋪墊靖康之變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喪失國家主權的屈辱感。同時,用多媒體將北宋和南宋的版圖打出來,讓學生進行對比,感受南宋偏安一隅的史實,為下文對南宋統(tǒng)治者只顧享受,不理政事的荒唐痛心,責備作鋪墊。同時,以詩解詩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以一首教一類,適合群文閱讀。
中國大量的古詩詞是不同的朝代留下來的,有些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如果學生積累豐厚,教師可以將孩子積累的古詩信手拈來用來注解新學的古詩。比如:以《十五從軍記》中“十五從軍記,八十始得歸?!弊⒔狻冻鋈分小叭f里長征人未還”中 的“人未還”。以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首詩對飛將軍李廣的描寫注解《出塞》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又比如:教學林升的《題臨安邸》時,以岳飛的《 滿江紅》作注解,學生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教陸游的 《示兒》時,以陸游的 《秋夜將曉 出籬門迎涼有感》作注解。仔細吟誦“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那種望眼欲穿的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就不僅僅是陸游一個人了,再來教學《示兒》時,對于家祭無忘告乃翁就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中國的古詩詞常 有詩以言志,詩以傳情之說。所謂言為心聲,因此對作者生平,經(jīng)歷,性格的了解將有助于我們對其作品的理解。以李白為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好酒,游俠,浪漫主義。以詩作引起唐玄宗的注意,期盼在朝廷施展抱負,理想落空。深刻了解了這個人之后,我們對于李白不同時期的詩作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如: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出門大笑去。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結合李白當時的經(jīng)歷理解,去誦讀這些詩句,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
古詩詞中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大量的寫景古詩詞,也是一幅幅明麗的風景畫。這類詩詞的解讀,配上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制作的精美畫面,讓學生對照畫面欣賞,配樂朗誦,大有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美感。特級教師于永正曾經(jīng)說過:會讀書的孩子能夠讀懂字背后的意思。我覺得會讀書的孩子能夠讀到字背后的畫面。通過對古詩詞中關鍵詞的把握,想象畫面,甚至根據(jù)古詩詞去涂鴉一幅畫,都不失為一種理解古詩的方法。
中國古詩詞本身有音韻之美。古詩中的平仄,頓挫,抑揚及其有韻味。在古代,很多詩歌本身就是可以用唱的方式來表達。再加上古詩有一定的意境,在教學古詩時如果能導入相同意境的背景音樂,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入境去品味古詩詞的意蘊,將會妙不可言。比如,教學王昌齡的《出塞》時,導入背景音樂《英雄的黎明》,當音樂響起時,時光的悠長,歷史的厚重,悲壯的基調(diào)隨著大屏幕上邊塞畫面的變換直擊學生的心靈,在音樂的召喚中,學生未解詩意先有詩情。情緒上的飽滿帶動學生的朗讀與理解。教學《村居》《山居秋暝》等描寫大自然及鄉(xiāng)村美麗景色的詩詞時,根據(jù)詩詞描寫的景物導入班得瑞《月光水岸》《安妮的仙境》等音樂,也可以使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變得事半功倍。
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意蘊寬廣,在具體教學中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