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用鏡頭講好石化故事,要在作品中設置曲折起伏的矛盾沖突和鮮活的生活細節(jié),用短平快的形式和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手段,讓作品“活”起來。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作為一名新聞宣傳工作者,為讓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石化,在工作中,筆者結合天津石化的生產(chǎn)生活實際,在鏡頭語言的運用上力求生動新穎和具體,在打造貼近大眾且接地氣的作品方面進行了系列嘗試和探索。
新聞工作者要“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而對石化行業(yè)的新聞工作者來說,生動地講好石化故事,要保留和展示石化的“根”,永葆石化情懷。這就要求我們雙腳扎根石化這片沃土,沉下身去,與員工及家屬交流、交往、交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時時捕捉和大眾沒有距離感的石化人的故事;把鏡頭聚焦基層一線,用真實的事例、貼切的語言、鮮活的鏡頭記錄生動故事,把石化員工切實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講好。
勞模也是人,把勞模當成普通人,才能讓其形象接地氣且栩栩如生。以我拍攝天津市勞模、天津石化化工部員工錢廣華為例,拍攝前,我與他充分交流,讓彼此成為朋友。在從早到晚的一天拍攝中,我根據(jù)他的脾氣秉性、說話方式特點及工作起來忘我的勁頭,通過捕捉其最不尋常的特點,用幾十個不同的鏡頭把他的個性充分展現(xiàn)出來。錢廣華看樣片時興奮地說,你把真實的我拍出來了,因為咱倆是朋友,我工作起來都忘記了你的存在。
所以說,只有對要拍攝的故事及主人公注入真情實感,才能賦予作品深度和溫度。
別人為什么愛看你的作品?答案很簡單——引起了共鳴。
故事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細節(jié)的放大和情節(jié)的抓人。這就要求我們要用具體的事實細節(jié)說話、生動的群眾語言說事、用說服力強的案例說理。
在對普通員工拍攝的過程中,我比較注意故事情節(jié)的起伏。一次在與化驗計量中心員工聊天中得知,計量班都是女員工,她們工作中相互有些計較。我想,工作中的計較未必都是壞事,于是立即走訪班組。經(jīng)過訪談得知,原來她們都是負責液體原料、產(chǎn)品計量的,工作中容不得半點兒馬虎,否則就會出錯。于是,我通過幾個“計較”的事例,表現(xiàn)她們在工作上的較真兒,使故事變得跌宕起伏。這個《小崗位大責任》的專題報道榮獲了中國石化企業(yè)新聞二等獎。
細節(jié)能使故事變得更加豐滿,好的細節(jié)往往可以在瞬間觸動人心,引起共鳴。拍攝一名即將退休的老員工,我會從他幾十年走過的最尋常的巡檢路線拍起,拍他自言自語,拍他輕輕撫摸熟悉的設備,拍他細致入微的檢查,拍他留戀的眼神,以及眼角的皺紋和額前的白發(fā)。此時無聲勝有聲,再華麗的語言也比不過細節(jié)的魅力。
拍攝前,一定要問自己:“我的故事是講給誰聽的?”
作為石化行業(yè)的攝影記者,我們用鏡頭講述的故事不僅要給石化人聽、給石化人看,還要通過優(yōu)秀的作品展示石化人的精神風貌,讓更多的人了解石化、關注石化、認同石化。
對石化人而言,最關心的當然是和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件,這就要求我們立足生產(chǎn)一線,扎根施工現(xiàn)場,從深厚的土壤里汲取養(yǎng)分,在看似平常、平凡的小事中挖掘故事,多創(chuàng)作接地氣的實實在在的作品。
在一次公司技術大比武中,榮獲操作技能冠軍和亞軍的兩位員工竟然是一對夫妻,這引起我極大的興趣。這對夫妻為何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他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怎樣的狀態(tài)?于是,我進行了深入采訪,取得了大量一手資料,將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苦練基本功,夫妻互幫互助的故事拍成了人物專題片。這篇人物專訪報道由于很接地氣,不僅石化員工愛看,其他行業(yè)的人也被深深吸引。該片獲得了中國石化電視新聞優(yōu)秀獎。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為傳播的多樣化提供了平臺,同時也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沖擊和啟示。這就要求我們多創(chuàng)作符合新技術傳播、滿足人們新需求的新話語新表達、新形式新內(nèi)容、新載體新體裁的作品。人們?yōu)槭裁聪矚g新媒體?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短平快,適合當今人們工作與生活的節(jié)奏。這就要求我們在拍攝前,要提前做好信息的篩選,既要適應移動化、碎片化、淺閱讀、微傳播的特點,多生產(chǎn)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作品,又要做到簡潔而不簡單、淺閱讀而不淺薄,使作品具有觀賞性和黏性。
天津石化有4條成品油輸送管線,是公司油品輸送的“大動脈”。為拍攝巡線員常年在艱苦條件下巡線的場景,我花了一年時間進行跟拍,用一連串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他們在嚴寒酷暑中堅守崗位的工作狀態(tài),最后成片僅僅7分鐘。在表達形式上,我力圖為觀眾呈現(xiàn)小而美的記錄。雖然短,但內(nèi)容鮮活,極具吸引力,觀眾很愛看。
新時代的新聞宣傳工作者,不僅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還要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運用多樣化的傳播方式,用最有效的手段、最有效的方式、最快捷的時間講好石化故事。唯有如此,作品才能真正“活”起來、“快”起來、“新”起來,才能不斷提高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