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成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數(shù)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發(fā)展思維,啟迪智慧。那么,在《2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建構方法、發(fā)展思維呢?
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自制能力較差,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喜動不喜靜。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操作情境,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發(fā)展學生思維,達到活動的真正目的。
師:先拿出10根小棒,放在左邊,再拿出2根小棒放到右邊?,F(xiàn)在桌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能列式計算嗎?
生:桌上一共有12根小棒,10+2=12。
師:現(xiàn)在桌上有12根小棒,再擺出3根,桌面上有多少根小棒呢?
生:一共有15根,12+3=15。
師:現(xiàn)在看著桌面上的小棒,左邊有幾根,右邊有幾根,一共有多少根?
生:左邊有10根,右邊有5根,一共15根。
師:如果你借給老師3根,還剩多少根?
生:15-3=12。我這有15根小棒,借給老師3根,還剩12根。
師:你從哪兒拿出的3根呀?給同學們演示一遍,好嗎?
(學生借助實物展臺邊擺邊說。)
師:那你到底是從左邊10里面拿的,還是從右邊5里面拿的呢?
生:從右邊5里面拿的。
師:剩下的零散小棒還有幾根?
生:2根。
師:那一共還剩幾根呢?
生:一共還剩12根。
教師一般都在利用小棒進行一年級的計算教學,但大多只停留在明算理、知算法的層面,而沒有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把學習引向深入。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擺小棒做游戲引入新課,學生通過擺小棒分別得出算式“10+2=12”“12+3=15”。這時,教師通過“借”小棒展開教學,讓學生借助實物展臺邊擺邊說,并適時追問:“那你到底是從左邊10里面拿的,還是從右邊5里面拿的呢?”促進學生有效思考。然后,教師又引導學生邊擺邊想,邊想邊說,在擺中明算理,在說中知算法,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
對于剛入學兩個多月的學生而言,其數(shù)學語言比較貧乏,表達尚不規(guī)范、不準確、不完整。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就要促進學生多思考,多交流,多互動,在互動交流中實現(xiàn)知識共享,發(fā)展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更敏捷。
師:假如不讓你擺小棒,你會算15-3嗎?
生:會!先把15分成10和5,再用5-3=2,10+2=12。
師:說得太好了!誰能再說一遍?
生:先把15分成10和5,再用5-3=2,10+2=12,所以15-3=12。
師:嗯,這樣就更完整了。不過,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你們:你們說的這個10指的是誰呀?這個5呢?還有這個2呢?
生:這個10指的是左邊的10根小棒,這個5指的是右邊的5根小棒,這個2是借給老師后剩下的2根。
師:哦,我明白了??粗闶剑阑ハ嗾f一說。
“2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對于學生來講比較簡單,但越簡單的東西越具普遍性,越普遍的東西越難以證明。教學亦是如此,越簡單的內容越不能簡單教。學生通過擺小棒明白了算理,知道了算法,建立了表征。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看算式說算法,先“獨白”,再互動,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為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建立了橋梁。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去表達、去交流,實現(xiàn)了知識共享,掌握了方法,發(fā)展了思維。
知識固然重要,但思維的發(fā)展更加重要。一年級學生思維活躍,無拘無束,對感興趣的事物熱情高漲,喜形于色;當思維遇阻時又會愁眉苦臉,一言不發(f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察言觀色,學會關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刻。
師:不用擺小棒,同學們都會計算“15-3”啦,而且說得很清楚。那老師再出一道題,14-3,你會計算嗎?
生:14-3=11,先把14分成10和4,4-3=1,10+1=11。
師:嗯,不錯,那“14-10”呢?
生:把14分成10和4,10-10=0,0+4=4,所以14-10=4。
師:有什么問題嗎?
生:老師,他說的我不太明白。師:她不太明白,那怎么辦呢?
生:老師,我用小棒給她再講一遍吧。看,我這有14根小棒,把它分成10和4。如果借給老師10根,就得用10-10=0,還剩下4根,所以14-10=4。
生:哦,我明白了。把14分成10和4,4-10不夠減,就用10-10=0,0+4=4。師:是呀,這道題跟前面學的有什么不同?生:前面那幾道都是十幾減幾,這回變成十幾減十了。十幾減十就得從十里減了。
學生學會了“15-3”“14-3”后,進行變式訓練“14-10”,思維較快的學生立即想到了辦法。而有一名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遇到了困難。這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借助小棒闡明算理,明確算法,“兵教兵”,讓這名學生豁然開朗。真正的數(shù)學課堂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受遺傳基因、家庭教育、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的智力水平、思維方式存在很大差異。課堂上,我們要允許學生不明白,允許學生犯錯誤,這些都是寶貴的課堂生成資源,我們要善于利用,讓學生在交流切磋中學習知識,發(fā)展思維,真正實現(xiàn)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
縱觀整節(jié)課,教師的著眼點是情感、是思維;教師關注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的建構、方法的引領、思維的發(fā)展、智慧的啟迪。課堂上,根本看不出是教師在教學生,倒像是學生在教教師。擺小棒、借小棒,引導學生有序思考,把“借”的過程說清、說透;對著算式說算法,理清思路,展示思維。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表達中理解,在交流中深化,在訓練中完善。學生的學習情感被喚醒,數(shù)學思維被激活,課堂自然活躍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