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靜
法國導演吉勒斯·戴·邁斯特與法國女演員達尼亞在法國文化中心接受采訪
吉勒斯·戴·邁斯特穿著一身筆挺的藍色西服套裝出現(xiàn)在采訪現(xiàn)場,這位出生于1960年的法國導演一直致力于電視報道和拍攝紀錄片,他在交談過程中會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獅子的姿態(tài),甚至連眼神都模仿得相當?shù)轿弧?018年12月,他導演的電影《米婭和白獅》,邀請年齡僅為11歲的法國女孩達尼亞(Daniah)參與,歷時三年拍攝,鏡頭記錄了達尼亞與六只獅子的相處,這部影片在法國海外電影上座率高于《的士速遞5》。而這部影片的一大看點就是所有的獅子均為真實的獅子,沒有任何特效的加入,也正是這部影片,開啟了他和中國的連接線。
影片女主演達尼亞(Daniah)是一位有著大眼睛、卷曲長發(fā)的法國女孩,采訪當天,達尼亞身穿一身豹紋連衣裙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這位長得像芭比娃娃的女孩卻在拍攝電影期間,與真獅子相處了三年之久。在拍攝之前,達尼亞一直在學校上學,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野生動物。但經(jīng)歷了電影拍攝后,她對野生動物尤其是獅子的福祉深表愛護和關心,通過許多公開演講活動向年輕人傳達對生活的積極看法,并鼓勵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也可以有所作為,告訴青年人如何以及為什么應當保護和照顧我們的野生動物。通過電影《米婭和白獅》,吉勒斯·戴·邁斯特與達尼亞分享了他們在拍攝中的非凡體驗,還有對獅子感情的微妙變化。
Q:女孩與白獅成長的關系是什么?
A:最開始用的獅子是新生的獅子,是個幼崽,而女孩當年是11歲,三年之后,女孩14歲,獅子變成了成年獅子。剛開始的時候,獅子是一公斤,三年后就變成了200公斤。這個女孩每天就是學習跟獅子如何親密相處,跟獅子也培養(yǎng)了很親密的關系。這個女孩剛開始是同幼崽相處,后來就是跟成年獅子相處,我們都記錄下來了這種關系,沒有用任何的特效,都是真實的細節(jié)和故事。
Q:為什么堅持用真實的獅子?在拍攝過程中會有意外發(fā)生嗎?
A:我用真實的獅子是想表達這樣的想法,就是人與動物之間是可以建立這樣的聯(lián)系的。我們認為,人與動物,甚至是人與自然之間是可以產(chǎn)生這樣親密關系的。對于女孩來說,同真實獅子相處的過程也是充滿愛意的。當然,獅子重達200公斤,當它跟女孩打招呼的時候,它會跳過來撲在女孩身上,有可能會不小心弄傷女孩。這也是影片獲得成功的一個原因,觀眾之所以愿意買票去看這個電影就是想看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他們希望可以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所以在一個半小時的放映過程中,這部電影所運用的元素是全新的,就是說,這部影片中的獅子是真正的獅子而不是假的。
Q:電影中,每個人對白獅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你想表達人類和野生動物是怎樣的關系?
A: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人類都是在自然中索取,向自然中投放廢紙、垃圾以及污染物。這是一種不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方式,我們只有一個星球,所以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星球,改變生活習慣,保護野生動物。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人類的話,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所以保護自然也是提升人類的福祉。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在非洲,很多人是貧窮的,他們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殺害野生動物,然后販賣野生動物的器官,所以,我們需要做的除了保護自然和野生動物之外,還有提升非洲人的生活情況。
Q:你之前也拍過一些紀錄片,目前,人類與野生動物的相處是越來越好的趨勢嗎?
A:在這個電影當中,我們同很多野生動物建立了很友好的關系,比如說獅子、豹之類的。我們這位女演員就是一個例子,她可以理解動物,同動物建立了一種關系和聯(lián)系。獅子是一種瀕危動物,人類需要給自然騰出空間,因為現(xiàn)在很多動物的棲息地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需要扭轉這種局勢。當然,現(xiàn)在很多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我做這部電影也是想要觸動一部分人的心靈,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人類正在破壞自然。我之前做的很多紀錄片,受眾們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做這部紀錄片是希望可以影響到那些還沒有意識這個問題嚴重性的人,讓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
Q:在選女主角的時候,只有達尼亞用頭去觸碰獅子,在合作之后,你對達尼亞的評價是什么?
A:當時選角的時候,達尼亞才11歲,我們想要找到一個漂亮、聰明并且能在鏡頭前自由表演的小女孩,同時她還能同動物進行交流,當然我們不知道這部影片會拍攝長達三年的時間。一方面我們要同小女孩進行交流,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同動物進行交流,其間還不能有任何的錯誤發(fā)生。因此,有15個小孩子同這些動物交流了四個月時間。達尼亞是唯一一個與獅子用頭部交流的小女孩,因為獅子就是用頭部與同類進行交流的,這是它的本能。還有一點就是,我們需要孩子父母的支持,拍攝進行了三年時間,父母必須要信任我們才可以。
Q:你期待中國觀眾看到之后會有怎樣的反響?
A:現(xiàn)在這部影片已經(jīng)在兩個影院上映了,廣東和成都,影片結局非常圓滿,很多人都會感動流淚,影片在泰國和意大利也都收到了很好的反響。因為影片是普適性的、國際性的,不管是亞洲還是美洲,抑或是其他任何的地方,人們的內心都是足夠柔軟的,他們都喜歡人與動物建立的關系以及感人的故事,相信中國觀眾也會被這種感覺吸引的。
電影《米婭和白獅》劇照
Q:在電影中你平均跟小獅子相處多久?
A:我們相處了三年之久,每周三次,每次三四個小時。當然這也是取決于我和獅子各自的感受,的確,這對我來說是很繁重的工作量。
Q:在拍攝電影之前,你對獅子熟悉嗎?
A:在拍攝電影之前,我跟獅子一點也不熟悉,我之前一直在讀書,所以也沒有渠道去了解以及接觸獅子,我第一次見到真的獅子就是電影開機的時候。我第一次見到獅子就被獅子所吸引了,也就是影片當中的查理(獅子在影片中的名字),私底下我們叫它托爾。當時我非常喜歡這只獅子,導演組也教給我如何同獅子相處的秘訣。
Q:你學會了哪些跟獅子相處的新技能?
A:通過這部影片,完全改變了我對獅子的看法,與獅子接觸的這個機會是獨一無二的,在南非也是如此。盡管在南非地區(qū),獅子是很常見的。其實,獅子與人是一樣的,它們有自己的個性,我在拍電影的時候,是同六只獅子進行了接觸,我發(fā)現(xiàn)它們和人是一樣的,性格也是略有不同的。它們不是吃人的工具或者猛獸,如果陪伴獅子成長的話,就會獲得一種本能,當獅子向我走過來的時候,我不再是躲開而是本能地去信任它們。獅子的行為是出乎意料的,但導演會很包容我與獅子的相處方式。
Q:普通人如何保護野生動物?
A:我們要喚起或是提高人們在這方面的意識,這也是這個電影的目的。我們希望告訴人們這樣一個現(xiàn)實——很多獅子被放到野外,它們并不是被放生了,而是成為了狩獵者的工具,我們要將這個信息告訴給我們的朋友,讓他們知道這一點。
Q:在拍攝過程中,會有很驚險的時刻嗎?
A:與獅子共處無時無刻不處于危險之中,這個獅子經(jīng)常過來抓我,它們都非常強壯,在它們玩耍的時候,它們會跳過來抱住我,它們的指甲可能會把我抓傷甚至流血。很多人覺得食肉性動物對血的味道會很敏感,很危險,其實也不是這樣的。我身上有很多的淤傷,但我已經(jīng)習慣這點了。
Q: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也沒有害怕獅子的時候吧?
A:在拍攝的時候,我跟獅子的感情已經(jīng)非常好了。一方面我們知道它的確是有不可控的危險性的,另一方面我也的確知道它非常喜歡我。所以,我是一直在這兩種意識之間達到平衡。
Q:三年時間,自己最大的收獲和改變是什么?
A:在拍攝完影片后,我已經(jīng)是非常愛獅子了,它們占據(jù)了我的心,我也決定致力于保護野生動物,更加愛護大自然了。
吉勒斯·戴·邁斯特(Gilles de Maistre)
出生于1960年5月8日。他1983年大學畢業(yè)于哲學專業(yè),并于1985年畢業(yè)于新聞工作者培訓中心,在那里他接受了記者培訓,并制作了電視報道和紀錄片。戰(zhàn)爭、饑荒、游擊隊、自衛(wèi)隊、暴力或自然災害,他用相機環(huán)游世界……
由Canal+和France3制作的他的系列紀錄片《我12歲,我在戰(zhàn)爭中》贏得了1990年的Albert-Londres視聽獎,這是國際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并獲得了7d'Or最佳報道文學金獎和全球其他十幾個獎項。他于1994年制作了他的第一部長片《殺手小子》,并在戛納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觀眾獎和戛納青年獎。
達尼亞 (Daniah De Villiers)
達尼亞(Daniah)是一位著名的南非女演員,曾走訪許多國家進行采訪,宣傳電影和倡導保護野生動物。她的表演獲得了意大利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