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兆軍,劉會鋒
(大興安嶺地區(qū)農(nóng)業(yè)林業(yè)科學研究院,黑龍江加格達奇165000)
大興安嶺高寒環(huán)境屬于枸杞禁區(qū),年平均氣溫為-1.2℃,極限溫度-52℃,土壤凍土期長達7個月,>10℃有效積溫<1800℃。春季風大、干旱,是造成生理干旱的主要原因。
種源為甘肅、寧夏、天津、遼寧。試驗地設在大楊樹(農(nóng)耕地,pH=6.0,>10℃有效積溫1800℃,無霜期95d)和加格達奇(暗棕壤,pH=5.5,>10℃有效積溫1600℃,無霜期90d)。
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3次重復。試驗始于1998年,經(jīng)過屢敗屢試,反復5年,于2002年發(fā)現(xiàn)有個別以根部越冬了。自此精心培育,至2005年共獲得寒杞1號、2號無性苗木2212、3224株,并以此建園來研究其培育技術。與此同時,以寒杞1號、2號分別為父母本進行雜交育種試驗,并獲得抗寒力更強的雜種一代——寒杞3號、4號,其表現(xiàn)性狀正在研究中?,F(xiàn)寒杞園已進入結果盛期,平均產(chǎn)量3kg/株。
寒杞園應選擇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窩風向陽的河灘地、溝谷地等,風口地段需在西、北方向建立防風林帶,以防止春季生理干旱危害。土壤以暗棕壤(pH=5~7)為宜。栽植前一年要深翻整地。
3.2.1 播種育苗
選種:播前要精選種子,須新鮮,無病蟲害。播種量0.5g/m2。
播種時間:春、秋二季均可,以春播為宜。春季土層5cm深處地溫達8℃時,寒杞種子就可以發(fā)芽,以土溫15℃時播種最為適宜。秋播一般要晚,以防種子當年發(fā)芽而遭凍害。秋播無需催芽,直播即可。
播種方法:為便于管理,寒杞應采取苗床散播或條播。一般床寬110cm,床高30cm,步道寬40cm,播后微量覆土。春播時澆底水,床面整平整細,然后播種,播后覆以草簾,需騰空。當幼苗全部出土后分期去簾,以免日灼。春播需保濕;秋播于翌年5月份出苗,比春播早出苗10d,且出苗整齊。
特別提示:以0.3cm厚的陳年鋸末取代覆土,效果更加,可防立枯病等諸多危害。
3.2.2 扦插育苗。插穗以萌枝為佳。嫩枝采集6月中旬,隨采隨插;硬枝采集11月份至第二年春季樹液流動前進行(注意保管)。以NAA速蘸立插為宜。注意控制溫度和濕度。
3.2.3 根插育苗
苗根選擇:一般以5年生母樹,取2~3年生0.5cm粗的苗根為好。 秋末至春分樹液停止流動時挖根,春季育苗在4月下旬挖取苗根為好。挖根應在母樹基部0.5m以外,每株取根不超過5條,過多會影響母樹生長。
根插方法:秋采苗根,翌年春插前,應先在清水中浸泡3d。春采苗根浸泡1晝夜即可,直插、斜插均可。
一般株行距1.2cm×1.2m或1.2cm×1.5m,具體以除草機械寬度而定。宜大穴、大肥、大水,每穴施有機肥15kg.。
3.3.1 整形。幼樹整形主要在春季4月進行,選3~5健壯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編成麻花辮以形成主干。如此逐年循環(huán)進行,直至干高1.8m止(需設木樁以固定主干)。
成樹春剪時主要是去徒長枝,留3~4主枝以形成傘形骨架,每主枝保留20 cm,剪成鹿角狀。此后如此逐年循環(huán)進行。
3.3.2 更新。寒杞進入老齡后需淘汰,被淘汰植株可利用其根部萌條,如上所述重新塑造新植株或重新定植新植株。
3.4.1 土壤管理。為除雜草,寒杞園每年需中耕多次,深度為4~5cm,以不損傷根系為原則。
3.4.2 肥水管理。灌水和施肥對其產(chǎn)量的影響十分明顯。一般每年澆水3~5次,分別在萌芽期、生長前期、生長后期及入冬前進行。寒杞在生長前期需氮肥較多,后期需磷、鉀肥比較多。根據(jù)試驗研究,其比例為N∶P∶K=1∶2∶1。
3.4.3 葉面施肥。苗木定植當年,樹勢較弱,為促其快速生長,萌芽后至8月前,每隔15d噴1次0.4%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500倍Drammatic,也可用100倍Drammatic灌根。進入9月應控制水肥。
3.4.4 合理整形。隨時去除主干和基部萌條。生長期注意剪去枯枝、病蟲枝、徒長枝、交叉枝、過密枝等。當樹齡明顯衰退時,要進行復壯管理,促進枝條重新萌發(fā),以重塑樹勢。寒杞園最重要的管理便是整形修剪,一般在五一以前進行。疏去病枝、細枝、徒長枝,使主枝空間配置合理,樹冠疏密適中。
寒杞對病蟲害抵抗力強,偶見蚜蟲等為害??捎绵はx脒1000倍液噴施,每10d噴1次,直至蟲害消失。7月開始,天氣較熱,空氣濕度大,易發(fā)生霉病,需噴4~6次波爾多液、乙磷鋁或退菌特。苗出齊后須用敵克松500倍液或甲基異硫磷500倍液噴灑苗床,每7d噴灑1次,持續(xù)3~5次。
3.5.1 園地衛(wèi)生。對已腐朽的樹根、樹樁應及時清除,并焚燒;改培時,對保留株應盡量避免造成機械損傷,適時除草,及時收集寄生的病源體,且加以焚燒,以消滅傳染源。
3.5.2 材料消毒。播種前,種子可用0.3%的退菌特或0.1%的粉銹寧拌種,或用1%的高錳酸鉀消毒;插穗基部也可用同樣濃度藥液浸半小時后扦插。
3.5.3 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1.5g撒于床面后翻入土中,或用75%五氯硝基苯3g,效果均佳,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
3.5.4 根部病害。發(fā)病時,可用40%根腐寧1000倍液噴霧或澆灌病株;或80%的402乳油1500倍液灌根。
3.5.5 地下害蟲。為防治地下害蟲和線蟲的危害,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防治,且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