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打針,每個人都經歷過。尤其是打針,人們總是印象深刻。有些人會產生疑惑:為什么護士總是跟病人的屁股“過不去”呢?
其實,給藥方式有許多種,醫(yī)生們往往根據(jù)病人病情來確定藥物的作用時間,進而選擇不同的給藥方式。作用最慢的是口服,需要經由胃的血管吸收才能達到藥效;最快的是靜脈注射,直接打到血管里,就是人們常說的打點滴或者輸液;快慢適中的是肌肉注射,就是把藥物注射到肌肉里,讓肌肉里的小血管緩慢吸收,慢慢發(fā)生藥效。
在屁股上打針,是肌肉注射的一種,也是被廣泛推崇的。這是因為,臀部肌肉比較厚,刺激小,不易扎到較深部位的血管,也可以避免傷到骨頭;另外,這里肌肉組織疏松,血管豐富,有利于藥物吸收。需要注意的是,臀部周圍分布著許多神經。為避免傷到神經,臀部的針都是打在單側臀部的外上1/4 處。
當然,如果你怕痛,也可以選擇在手臂肌肉上打針,這里的感覺最不敏銳。不過,這對治病的好處可不大。
(選自《很冷很冷的冷門知識》)
鏈 接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這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很早就提出的用藥原則。目前,中國已有多個省份明確限制門診輸液。相關專家稱,大家對輸液藥效快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輸液和口服只是給藥途徑不同。臨床上,除了急性疾病者、瀕危者、昏迷者、不能進食者或必須靜脈給藥的藥品(沒有口服制劑的),大多數(shù)給藥應以口服為主。相信隨著大家健康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以及對濫用藥物危害的知識普及,能吃藥不打針的理念,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