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林
摘 要: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的園林景觀建設(shè)如火如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西方景觀設(shè)計理念大行其道,成為架構(gòu)和組織中國現(xiàn)代化城市的骨骼和肌肉。于是,一批有識之士開始探索一條區(qū)別于西方的中國本土化設(shè)計道路?!吧剿鞘小钡壤砟畹奶岢?,體現(xiàn)中國當代景觀設(shè)計師對于園林景觀發(fā)展的理論思考和理論貢獻。中國古典園林以詩、畫融入園林塑造出的文人品格,賦予了景觀園林以魂魄,使其經(jīng)久不衰,成為人類文明的燦爛明珠。以寄暢園為例,從園名、山水、建筑、植物等方面探尋這種獨具一格的人文品性,或許會為我們當今的景觀園林設(shè)計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guān)鍵詞:景觀 古典園林 寄暢園 文人品格
江南園林的主人大多是肥遁隱逸的官宦人家,具有較高的文識素養(yǎng),而在造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其文化意趣和人生追求?!叭纸橙?,七分主人”,可見園主在造園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寄暢園作為江南四大名園之一,是中國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寄暢園位于江蘇無錫西郊,西側(cè)為惠山主峰,南依惠山寺,東南有錫山與惠山互成犄角,北面是大片平川沃野,東側(cè)隔惠山橫街與古運河支流河塘涇相對,背風向陽,可謂位置絕佳。正德年間,秦金從定恢和尚手中購得惠山寺僧房漚寓房,并改建成了自己的別墅園林——鳳谷行窩?!傍P”指的是園主秦金的號“鳳山”,“谷”指的是其建造在惠山的山谷塢地?!靶小笔窍鄬τ诔W碚f,只是作為休閑游憩的落腳之地,“窩”是區(qū)別于巍峨的宮殿,只是草創(chuàng)的居所,有自謙和避嫌之意。
秦金在《筑鳳谷行窩成》中對其園景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窩。曲澗盤幽石,長松育碧蘿。峰高看鳥渡,徑僻少人過。清夢泉聲里,何緣聽玉珂?!笨梢姶藭r園內(nèi)并無過多華麗的廳堂建筑,勝處是在山水煙霞、日月碧空等自然景色上。萬歷年間,園子傳到秦氏子孫秦耀手中,為了排解政治上的失意和因冤屈帶來的思想上的苦澀郁悶,決定寄情于山水之間,從而開啟了對行窩的改建工作。劈澗疊石,隨勢卜筑,大興土木,幾經(jīng)伏臘,最終園成。在園名上幾經(jīng)推敲,決定將這座山莊別業(yè)改為“寄暢園”。其名來自王羲之《答許椽》中“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泠溪澗瀨,歷落松竹林”詩句,意在享受山水之樂。《論語·雍也》中也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眻@主希望像以前的大智大仁之士一樣徜徉于山水之間,擺脫凡塵苦惱,從而達到身心舒暢。
此時的寄暢園可謂是景致頗多,趣合幽人,秦耀把其景致歸納為二十景而且每景賦五絕一首,更令其添色不少。園中的建筑盡管位于次要地位,但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知魚檻在水面東岸長廊的中心位置,三面敞開,兩面臨水,與鶴步灘相對,可俯瞰游魚及假山迷韻,仰視惠山余色。其名取自莊子和惠子同游濠梁之上的經(jīng)典對話:“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葑釉唬骸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由蘇州畫家張辛稼書寫的匾額,屏墻懸掛著無錫畫家吳榮康的一副魚樂圖。園林中頗具特色的建筑還有含貞齋,因門前一棵孤松而得名?!氨P桓撫孤松,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jié),吾自含吾貞?!彼蓸湓谥袊娜丝磥砭哂泄聺?、隱逸、堅貞、長壽的寓意,房舍以此命名意在表達自己政治上蒙受冤屈,但堅信自己清者自清的高潔品格?!凹文緡辶?,草堂置其上。周遭林樾深,倒影池中漾?!弊鳛檎麄€園區(qū)最佳的觀賞位置,嘉樹堂位于錦匯漪的最北端,坐北朝南,近可觀賞園中勝景,遠可借錫山龍光塔影,高、平、深遠之意皆有。在原先的東門門廳后有一片竹林,以孟浩然詩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比∶麨椤扒屙憽?,描繪出了一幅動靜結(jié)合的宜人之景。
像大多數(shù)的園林多舛的命運一樣,寄暢園在明萬歷年間也面臨過分裂的局面。秦氏子孫秦德藻在這個時候出面將“析分為四”的寄暢園重新合并,面對當時殘敗的局面,為使寄暢園重現(xiàn)往日的風光,特意邀請了著名的造園專家張漣和其侄子來主持這項改建工程。這次改筑是經(jīng)過綜合思慮的,奠定了其典型寫意咫尺山水園的基調(diào)。全園面積雖然只有十五畝,但是在掇山理水間盡顯出這叔侄造園的高超技術(shù)。質(zhì)樸粗拙的黃石堆砌出來的澗谷峰巒、山腳池岸,頗具自然渾厚之感。二泉之水通過巧妙含蓄的接引,使得整個園林的水體布置變得靈動而巧妙。錦匯漪變得更加寬廣,囊括四時之景,成為全園的構(gòu)圖中心。案墩假山一分為三,變得大小合宜,黃石清泉的八音澗更是迷人。清代詩人、文學家兼造園家袁枚就曾作詩“紆轉(zhuǎn)三徑曲,琮琤泉鳴瀉。濕衣嵐翠飛,打頭松子下?!碧匾馓岬搅诉@兩處景致。為了真山造假山,造了假山引真山,這是典型的文人品格。按照中國傳統(tǒng)說法,山為陽,空間主合,以澗道開之,則使得陽中生陰,陰陽調(diào)和,極富變化,有法無式,萬事生機。而在造園的具體過程中通過引泉、聽泉、掇石、藏景等諸多手法,散發(fā)出無盡的詩情畫意。無聲的泉水成為有聲的澗流,賦予了其生命,靈動而明媚。泉水奔流騰沖,咕咕作響,不禁令我們想起晉代詩人左思曾詠“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大概就是如此景致了吧。崎嶇幽深的空間格局,規(guī)范了游人的視線和對景物的感知,透過松林聆聽潺潺水聲從幽曲的澗道流出,油然生出一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之感。八音澗名字中的八音指的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材料制作的樂器,用此來比喻泉水激流奏出的高山流水般的自然樂章。另外還有用湖石堆砌而成的九獅臺,故意塑造出許多似是而非的獅子模樣,或大或小,或蹲或立,頗具趣味。有人說是按照董道士九獅圖堆疊而成,有人說是仿倪云林畫意,但均無實證。
真正令寄暢園名聲大噪、榮耀倍增的是康熙和乾隆皇帝的多次臨幸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銘文御書??滴跏状文涎玻x上是視察水利,實際上是為了籠絡(luò)漢族官僚,在這期間第一次游歷了寄暢園,甚為歡喜。五年之后,又再次來到了寄暢園。在之后第三次欣賞了寄暢園美景時,賜封兩幅御書“山色風光”、“松風水月”。在這之后,他多次利用南巡之便來到寄暢園,并賜予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御筆和諸多其他的親筆御書。無獨有偶,乾隆皇帝也生性喜好游樂,對無錫寄暢園也情有獨鐘?!敖现T別墅,惟惠山秦園最古。當他第一次到達寄暢園的時候,便令畫師摹寫景致,將寄暢園的盛景搬到了清漪園的萬壽山東麓,并修筑了一個園中之園——惠山園。當他第二次巡幸寄暢園時,看到高高聳立的太湖石,對其名字美人石并不感冒,認為其形乃是陽剛之象,便取《周易》中“中正自守,其介如石”一句將其名改為“介如峰”,也有對秦氏家族世代賢良的褒揚和勉勵之意。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止政治上的不測風云可能影響到園子的命運,秦氏子孫以秦道然為首于乾隆十一年合議起草了一份《寄暢園祖祠改建公議》,決定在寄暢園修筑祖祠孝園,就是這一舉措使得寄暢園幾百年來得以穩(wěn)固的流傳下來。我們現(xiàn)在可以從刊印的《南巡盛典》和《鴻雪因緣圖記》中的插圖中得以窺見當時寄暢園的別致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