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輝 劉光練 張興煥
近年來,云南省文山州家庭農場發(fā)展迅速,成為激活農村資源要素的重要平臺。據農經統(tǒng)計年報,2018年農業(yè)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216個,經營土地面積34543畝,年銷售農產品總值4955.6萬元,家庭農場行業(yè)分布情況為種植業(yè)126個。但是距離“涌現(xiàn)一批數量充足、活力四射、適合不同地區(qū)‘土壤氣候’蓬勃發(fā)展的中國特色家庭農場”的目標預期還有一定距離。為探究阻礙家庭農場快速發(fā)展瓶頸,文山州農業(yè)農村局共選擇32個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農場作為樣本開展調研,發(fā)現(xiàn)有六大問題阻礙了家庭農場的蓬勃發(fā)展。
土地流轉瓶頸多。樣本經營土地面積10935畝,其中通過土地流轉經營的土地面積9387畝,占經營土地面積的85.8%,土地流轉與家庭農場存在巨大利益交集,但二者又存在很多難以順暢溝通的“坎”。一是土地流轉費用“貴”。根據土地流轉大戶測算,種植普通農作物,文山州的耕地流轉費用在400元每畝左右較為合適,超過這個價格較難盈利。受文山州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如三七、烤煙等大面積流轉土地的影響,農民往往對流轉土地漫天要價,且退讓余地有限。二是土地流轉期限“短”。樣本租用土地5年以上的面積占租用土地總面積的95.8%,說明家庭農場流轉土地時間要求較長。但農民群眾希望流轉土地時間與家庭農場相反,多數農民希望時間越短越好,最好是5年以下。三是連片流轉土地“難”。正常情況下,連片流轉200畝的土地(含耕地和荒山)可能涉及10至60戶農戶,連片租賃土地難度大。四是流轉土地“不好用”,有些土地流出方明確要求流轉土地不得種植某種農作物、不得對原有土地“倒埂”、不得利用土地抵押貸款等。五是流轉土地隱患多。少數土地流轉未簽訂規(guī)范的書面流轉合同,存在風險隱患。樣本中口頭流轉合同53份720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7.7%,一旦發(fā)生糾紛,會有效影響猶豫不決的其他想流轉土地的人員。
政策扶持無著落。部分地方政府服務家庭農場力度較弱,除口號外,基本沒有實質性的家庭農場扶持政策。在資金和項目扶持上,由于實力相對較弱、項目相對較小及涉農財政資金整合的影響,家庭農場與財政扶持基本無緣。因此,家庭農場注冊數量萎靡不前,規(guī)范提質不如人意。
基礎設施“腸梗阻”。樣本中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經營耕地面積342畝,平均每個勞動力(含常年雇工)經營土地面積40.5畝。如果沒有必要的道路、廠房、灌溉等設施,單靠人力顯然力不從心。因多數家庭農場地處偏僻山區(qū),基礎設施投入巨大,而家庭農場沒有力量投入或不敢投入、政府部門難立項投入、社會資金不可能投入,致基礎設施成為家庭農場健康發(fā)展的一大障礙。
融資發(fā)展無擔保。多數銀行還不認可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地上附著物等作為抵押物。沒有抵押物,銀行不會給予貸款。融不到資金,完全依靠農場原來的積累,要想快速發(fā)展幾無可能。
產業(yè)選擇憑感覺。多數家庭農場在選擇主導產業(yè)時完全是“跟著感覺走”,選擇什么樣的產業(yè)缺乏市場調研,主導產業(yè)不能體現(xiàn)家庭農場的特色和優(yōu)勢,沒有“訂單農業(yè)”概念,沒有“做精做特”意識,沒有“打造品牌”觀念,完全以“農民”的方式辦農場,“跟風”現(xiàn)象突出,“碰運氣”的產業(yè)發(fā)展方式讓家庭農場發(fā)展的星星之火很難普惠和輻射廣大地區(qū)。富寧縣的1個家庭農場投入巨額資金,流轉1000余畝土地用于蔬菜種植,因只看到蔬菜的“銷售前景”而未考慮到種植要求,致家庭農場損失慘重。
帶頭人員底子薄。多數家庭農場帶頭人歷練少、經驗缺,開辦家庭農場未經過任何培訓,沒有任何市場考察和投資規(guī)劃。抵御風險能力弱,受家庭積累、信息不暢等影響,家庭農場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非常弱,有時甚至不堪一擊,樣本中有2個家庭農場2018年因自然災害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