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興柏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罐頭是稀罕之物,除口味鮮美、食用方便外,還可以長期存放。但尋常人家是不會購買消費的,那絕對是奢侈品。只有誰家老人患病,才會上供銷社買上兩瓶拎著去看望,表示一下心意。一般不會購買重樣的,要考慮顏色、形狀都有所區(qū)別。大部分購買的是蘋果、山楂、橘子、黃桃、楊梅、菠蘿等用玻璃瓶盛裝的罐頭。
我們平常吃不到罐頭,貧寒的日子是不允許我們有非分之想。只有一種機會,也是我們不想盼到的,那就是父母身體有恙,才可能喝上一兩口罐頭水,吃上一口水果,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慢慢地品嘗,慢慢地咽下,真是金貴的東西。
玻璃瓶裝的罐頭,十分惹人注目,透明的瓶身,貼著美麗的圖案與商標,搖動起來,里面的糖水黏黏的,看著就好吃。
以前大家都不富裕,有時父母收到罐頭后,輕易不會吃掉,而是暫時放進箱子內保存起來。當有親友生病時,父母又把罐頭取出,拿著去串門送給別人了,罐頭就如同旅游一般,在親戚朋友間轉來轉去。
空的罐頭瓶也能派上多種用途,倒?jié)M井水可以裝進蝌蚪、小魚、泥鰍來欣賞;裝兩個公蟋蟀,觀看它們捉對廝殺;內裝小蠟燭,提著可以當燈籠玩。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后,我們家經濟情況大為好轉。由于工作上的關系,我吃招待飯的機會較多,下館子就能吃到用紅燒豬肉、牛鞭、牛肉罐頭烹制的菜肴,以及各種水果罐頭,常令外人羨慕不已。
九十年代后,私人之間走動、親朋同學來往明顯增多,吃罐頭的機會也就更多了。想招待客人既不丟臉,又方便省事,就買茄汁青魚、五香刀魚、熏鳳尾魚等魚類罐頭。這種魚類罐頭以鐵盒或玻璃瓶包裝居多。開啟鐵盒罐頭是相當費事,先用刀刃砸開個小口,再用鐵鉗子將鐵皮拽出個大口,才能將魚塊倒出。玻璃瓶上的鐵皮蓋也不好啟,一般用螺絲刀或剪子撬,動作一定要慢,稍不注意,就有受傷的危險。
現(xiàn)如今,形形色色的新穎罐頭不斷問世,它們包裝小巧、方便攜帶、容易開啟,給食用者帶來了更多的方便,但是當初人們吃罐頭的那種幸福感卻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