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周
關(guān)于左撇子,很多人身邊都有一個相似到讓人驚訝的事實——幾乎遇到的所有左撇子,都被父母“掰回”了右撇子——這大概是很多左撇子的“童年陰影”。
在這個教育資源豐盛的時代里,我們經(jīng)常會討論什么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或許是這些:孩子被人夸獎懂事有教養(yǎng);有體面的一技之長;長大后事業(yè)有成等等……但放眼整個童年,站在孩子的角度,到底什么樣的父母才是孩子認(rèn)為最好的父母呢?
朋友琳暑假在一個夏令營兼職,學(xué)員都是十歲左右的孩子,營地心理老師和孩子們曾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主題是你認(rèn)為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原以為這樣深層的社會問題會難倒孩子,意外的是,他們的反應(yīng)都很熱烈:
我想讓爸爸同意我報畫畫班,而不是說畫得再好,都不如考試分?jǐn)?shù)好。
我想讓媽媽不再強迫我喝牛奶,我不就是個子矮一點嗎?但我很健康啊。
我想穿漂亮的裙子,可是媽媽說我的腿沒有朋友笑笑的長……
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將對父母的期待和不滿倒了出來,當(dāng)老師將話筒遞給最后一個孩子時,孩子說:“我希望媽媽喜歡我的左手。”老師很詫異地走向孩子,看到他正在用左手?jǐn)[弄著鞋帶的繩結(jié),于是知道了,他是個左撇子。
孩子說,他的媽媽一直聽信祖輩的傳言,說用左手不正常,代表愚笨。所以每當(dāng)媽媽發(fā)現(xiàn)他用左手,都會立即阻止,粗暴地將他左手里的筷子、筆、玩具奪走,強行塞到右手,沒有一句安撫和解釋。歷經(jīng)無數(shù)次的干預(yù)之后,他右手的能力是得到了提升,但他的內(nèi)心卻多了一份不安:
為什么用左手就是錯的?
媽媽為什么不喜歡我的左手?
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
的確,關(guān)于左撇子的一些傳言我也聽說過,早年英文單詞“左手”包含了“愚笨、不靈活”的意思,因此在歐洲很多國家,都曾視左撇子為殘疾,導(dǎo)致大部分的父母都避之不及。
如今醫(yī)學(xué)早就為左撇子們證言,他們非但不是殘疾,而且右腦甚至比一般人更加發(fā)達(dá),人們才對左撇子有了更大的接納。但很少有不掰正孩子左撇子的父母。有心理學(xué)家說,制止左撇子只是父母壓制孩子天性的一個縮影。
如果父母對孩子不夠接納,即便那個孩子沒有左撇子,父母也會挑剔他其他地方,最終導(dǎo)致孩子的自我懷疑。比如前面的被父母挑剔成績、喝牛奶、腿短的孩子。
人們總說,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到底孩子最想要什么樣的愛,卻很少有人去探究。父母都憑著本能去養(yǎng)育,又無意識給孩子造成了很多傷害。
讀者青青說,她就經(jīng)歷過無法釋懷的傷害。青青出生在城市,從小多才多藝,學(xué)習(xí)成績又好,但是父母卻幾乎不會夸獎她。這都不要緊,有一年看春晚時,青青看得哈哈大笑,沒想到媽媽突然一聲呵斥:“把嘴巴閉上!”
正高興的她感到莫名其妙:“媽媽,為什么?”接下來母親的話她一直沒忘,將她的自尊和自信一并帶走:“你的牙齒這么難看,以后都不許張嘴大笑,知道了嗎?”
青青啞然,那個春節(jié)連帶著她往后的所有歡樂,都封鎖在了媽媽那句“閉嘴”的禁止聲里。從那以后她變了,原本的開朗活潑,變成了靦腆內(nèi)向,大家都不知為何,只有青青明白:她需要收藏那幾顆不整齊的牙齒。
像青青這樣的孩子很多,被父母挑剔、打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他們通過父母去認(rèn)識世界,于是,當(dāng)父母說孩子不可愛時,孩子會自動加工為:全世界都認(rèn)為我不可愛,我不好。這是多么可怕的邏輯,但又真切地發(fā)生在很多的家庭里。
當(dāng)父母無法接納孩子的某個身體部位,或者某個特別的行為,甚至去強行掰正孩子時,孩子就會自動做起父母的幫兇:壓抑天性,排斥自己,龜縮到只有自己的世界里。
我曾聽說過一則寓言,平民問上帝:“為什么這世界上這么多孩子,但只有很少人能成功和幸福呢?”
上帝回答:“因為很多孩子頭上的犄角被剪掉了啊?!?/p>
平民不懂:“什么犄角?”
上帝回答:“犄角就代表孩子的特質(zhì),有些孩子的犄角被呵護得閃閃發(fā)亮,而有的犄角卻被迫蓋上了遮羞布,這就是父母與父母的區(qū)別。”
這雖是一則寓言,卻隱喻了父母對孩子是接納還是排斥的態(tài)度,如何影響著孩子的人生。這個“犄角”,可以是孩子的左撇子、不夠好看的外表、音樂的天賦等等。它們需要被呵護,而不是被壓制、被掰正。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說:“所謂無條件接納,就是對孩子滿心的喜歡?!边@個喜歡和愛不同,是一種建立在父母健康自尊之上的智慧,是切實做到了,跨越美丑胖瘦,智商高低之上的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是將孩子當(dāng)做一座寶藏,去源源不斷地發(fā)掘出他的魅力。
曾經(jīng)看李亞鵬的訪談深有感觸,主持人提到他的女兒李嫣走紅毯時的自信不輸給任何大牌明星,于是問李亞鵬:“你覺得你女兒美嗎?”只記得李亞鵬的眼中立即閃耀著某種光芒,他堅定地回答:“不僅是我,她的媽媽也一樣,我們都覺得女兒是最美的?!?/p>
我們說漂亮是表淺的,但美的定義是多維的。而如何引領(lǐng)孩子認(rèn)識自己的美,是父母在孩子童年必須完成的課題,就如《奇跡男孩》里的母親一樣:她的兒子在他人眼里如此不堪,仿佛是上帝給這個家庭最粗陋的禮物,而她卻慧眼獨具,洞察到孩子內(nèi)里的光芒,最終將滿滿的喜歡贈與孩子,讓孩子從跌跌撞撞,到昂首闊步,到深信自己是美好的。
心理學(xué)家弗洛姆說:“只要是我愛的人,我就應(yīng)該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我能把他當(dāng)作使用的對象?!边@句話一語中的,給出了“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最佳的答案,那就是:當(dāng)父母能守護好孩子的本色,并呵護好孩子的獨特,不用外界的眼光去壓制孩子,那么他們就會帶著父母滿滿的喜歡和愛,邁向最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