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建云 圖/空西瓜
青山說:教孩子打架?這聽起來就有點微妙。事實上,我們就應該明白,善良是要有鋒芒的,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而拳頭,也是保護自己、保護家人的重要存在。
親愛的兒子:
今天,你進門的時候情緒低落,眼角和嘴角有瘀痕。我圓場說:“你這么大人了,還摔成這樣?!逼鋵?,我知道你挨打了,而且吃了不小的虧,所以,我打開電腦寫這封郵件——告訴你,男人這一生中有些架總是要打的。如果是十年前,我會告訴你“挨打要告家長,必要時告訴老師、報警和逃跑”。但是,十年的光陰,你已長成比我還高大的男子漢……我只能以含蓄得體的方式默默關注你。我不得不承認,未來,你有更多的問題,是我無法幫助的,你的某些思維模式,是我無法介入的。無論如何,我一直在尋找溝通的方式,希望今天的這封郵件,你有耐心讀完。
先來說說我自己。讀中學之后,我打過兩場架。第一場架是我追你媽的時候,被情敵找人毆打。那場架,我基本上都是躺著被打的狀態(tài),天昏地暗,世界末日一般。但是,被打之后我沒有退縮,繼續(xù)狂追你媽……直到,我們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另一場打架是我們一家三口出去旅游時遇到強盜。在來不及報警的情況下,為了保護你媽和你,我挺身而出。好在,我多年練習的跆拳道派上了用場。一個打三個,僵持了10分鐘,直到路人相助,擒獲歹徒。
我說這些,是告訴你,男人挨打這件事并不丟人。有時候,挨打是男孩到男人蛻變過程中的成人禮。在那次被群毆的經歷中,我確實明白了自己的真愛,以至于在婚后平淡庸常的生活中,一想起為她所挨的打就讓我有力量面對各種誘惑。同樣,在那場挨打中,我擁有了勇氣——我不會卑躬屈膝地去服軟與討好,而是靠自己的實力和真誠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說實話,寫這些的時候我心里也很矛盾。我是應該教你“受胯下之辱,小不忍則亂大謀”呢?還是教你“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回避真實的感受”呢?你從幼兒園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學習,團結友愛。真有矛盾,也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我想告訴你:成熟的標志就是,有一天你認識到這樣的教育與現(xiàn)實有很大差距時,也能堅韌活著、自我調適并且繼續(xù)熱愛生活。
最近,我陪你弟弟去看了電影《天才眼鏡狗》。這只“智商超常、哈佛畢業(yè)”的天才狗,收養(yǎng)了人類的小男孩舍曼。為了保護舍曼,他用各種技巧、知識和高科技,最終在舍曼被人強行抱走的情況下,他沖上去咬了人家一口。這個情節(jié)戳到了我的淚點——最偉大的愛,或許只是出于本能。也只有出于本能的發(fā)泄,才讓深沉的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這么說絕非鼓勵你去打架。我只是要告訴你要學會與自己內心對話?!斑@件事,我心里面過得去嗎?”“我真快樂嗎?”“這真是我的想法嗎?”
不要欺騙自己,更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努力去做一個真實的自己。當然,這還遠遠不夠。你還需要高貴的理性來考慮大局,縝密的思維來顧及細節(jié)。假如有一天,你被逼到不得不出手,那么也不要莽撞。想一想,什么是你可利用的資源?什么是你可使用的規(guī)則?事情還會有哪些變數、意外和轉機?想想自己有沒有化敵為友,甚至是危機公關的能力?
兒子,你正處于“非黑即白”的年紀,手中握著大把的青春。同時,你也會有很多淚要偷偷流、很多罪要自己受,還有很多愛、恨、情、愁要去體驗。在“打架與否”這件事上,我希望你不要在乎輸贏,而要找到最好的方式去調適自己的心靈。無論何時,我在你微信圈中所點的每一個“贊”包含著很深摯的情感。我是一個不習慣情感外露的人,便只能將內心波濤洶涌的感受總結為一句話:“沒事,老爸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