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林 孫展
01
賀秉發(fā)老先生的生活簡單而充實,日子愜意而富潤,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寄托了活著的價值和精神的追尋。
初見老先生,歲月雕刻80多載的臉龐猶如他出生的那個黃土高原溝壑萬千,滿頭銀發(fā)鄉(xiāng)音未改,依然說一口濃重陜西話,聽起來甚是親切;依然愛聽秦腔戲,愛吃冷面皮,依然是一個陜西山里的娃,質樸厚道。
他居住在北京豐臺豐益橋西附近的一個普通社區(qū),一位安姓阿姨照顧衣食起居,兼顧迎來送外以及老先生的對外聯(lián)絡。
推門而入,整個客廳墻上掛滿了琳瑯滿目的書畫作品,而其中懸掛在臥室門楣上的一塊牌匾尤為醒目,黑底金字,赫然寫著“抗戰(zhàn)英雄”四個大字,細細一看,原來老先生曾經是一名參加抗日的老兵,13歲時便在戰(zhàn)場上揮灑熱血,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已有86歲高齡的老先生身穿一件大紅色短袖襯衫,顯得喜慶而熱烈,容光煥發(fā)、精神抖擻、身體硬朗,堅持每天創(chuàng)作十小時,雷打不動。
老先生猶如千年古松,身上迸發(fā)著蓬勃的生命力,不由得使人心生敬意。
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從事藝術工作的老先生,經歷了戰(zhàn)爭的洗禮,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幸福生活。
平日里,他深居簡出,潛心伏案作畫。
老先生說,他要把最美的畫留給最美的時代,要把對黨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訴諸于筆端、隱喻于畫作,流芳百世、流傳萬年。
老先生耗時數天,精心繪制的《萬里長城》長卷油畫,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向世人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昭示著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
如今,這幅氣勢磅礴的巨幅油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里,為人民大會堂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增色不少。
老先生出生在戰(zhàn)爭頻發(fā)的動蕩年代。
1933年11月20日,第十九路軍發(fā)動閩南事變,成立革命政府。
就在那年11月隆冬的一天,老先生在陜西臨潼一戶普通農家出生。
臨潼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地,境內歷史遺產眾多,有名揚天下的秦始皇兵馬俑,還有仰韶文化時期的姜寨遺址,鴻門宴發(fā)生地新豐鎮(zhèn)鴻門堡,還有眾所周知的唐玄宗和楊貴妃休憩之地華清池,自周秦到漢唐,一直為京畿之地,處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
可在那個軍閥混戰(zhàn)、抗日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過往的輝煌亦如云煙,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人們少吃缺穿,日子過得恓惶,異常艱辛。
那一年,世界經濟大蕭條,我國河北地區(qū)發(fā)生了千年難遇的蝗災,不餓肚子成了老百姓日日勞作的唯一期盼。
老先生的幼年、童年生活是動蕩的,也是異常艱辛的,能活下來,也算是一個奇跡。
時常以樹葉充饑,吃糠咽菜是家常便飯,一年到頭,能吃頓餃子,那便是天大的幸福。
每每回想起童年生活,老先生總會淚眼朦朧,那種心酸化成淚水會止不住地流下來。
經受過苦難的人,從苦水里熬出來的人,才更加懂得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從戰(zhàn)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中走出來的人,才更加懂得和平的意義。
02
老先生甚至健談,說話鏗鏘有力,用詞也頗為講究。
從新聞中得知香港暴徒惡行后,他義憤填膺地說,
“那些人是不知好歹,放著這么好好的日子不好好地過,卻在那兒瞎鬧騰,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p>
在談到當今書畫界一些亂象時,老先生依然是愛憎分明。他表示:
作為一名書畫家,眼里不能只裝著金錢,只關心寫的字值多少錢,畫的畫賣多少錢,還要關注國家大事,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要心甘情愿地替黨中央分憂解難,在思想上行動上堅決支持和擁護黨中央,一心一意跟黨走。
因為,自己是一名老兵,也曾經是在陜西銅川、耀縣任過要職的黨的領導干部,更是與共和國風雨同舟70載的一名老共產黨員,自己的血脈早已融進了國家命運之中。
他語重心長地說,自己跟著黨干了一輩子,13歲就參加革命工作,后來轉業(yè)到地方工作,一直為黨工作,也是黨給了他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謝黨、感恩黨,即便是現(xiàn)在不干公職了,退休了,也要發(fā)揮余熱,不能給黨和國家添亂,要用書畫名家的身份,為黨的政策鼓與呼,與違法亂紀行為斗爭到底、絕不妥協(xié)。
他深情地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自己今天的藝術成就,更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03
老先生的書畫作品風格獨特、獨樹一幟,筆法多變、不拘一格,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相得益彰、自成一家,歷年來屢獲國際、國內書畫大獎。
老先生的國畫藝術層次分明、色彩豐富、意境蒼茫悠遠、形神兼?zhèn)洹?/p>
他獨創(chuàng)的噙筆、扣筆、耳筆、雙肘運筆、鼻孔插筆,多管齊書的獨特技藝,繪畫出喜龍梅、福星壽等作品,被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內外知名學者、藝術家譽以“書畫絕技之星”的稱號。
老先生雖已頭頂諸多光環(huán),卻淡泊名利,“吃一碗面就飽了,睡一張床就夠了,居一間房就行了?!?/p>
他現(xiàn)在很少出門,無謂的應酬一概婉拒,就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潛心創(chuàng)作上。
用老先生的話來說,時間不饒人啊,再熬也熬不住日子,抓緊時間每天能多創(chuàng)作點作品就多創(chuàng)作點,能為世人多留一些美好的東西就多留一些。
然而,他卻熱衷于公益事業(yè),但凡哪兒有救災義捐活動,有請必到,到了便揮毫潑墨,作畫義賣,所得資金如數捐了出去,自己一分錢也不留。
他還經常跟朋友說,誰慰問貧窮地區(qū)、支教、捐助等活動,只要通知一聲,他都愿意去,樂此不疲、分毫不收,還會不惜金墨作畫相送。
04
老先生善良質樸,出門寫生時,遇上了可憐的人,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拉人家一把。
有一次,老先生去三亞游玩寫生,看到路邊一位瘦弱小女孩背著一大籮筐椰子在售賣。
他便吩咐隨行的人,去買幾個椰子來,多買幾個。
隨行人問其原因,是嘴饞口渴了嗎?他卻笑而不語。
可是椰子買回來后,卻扔在車上不吃。這時,他才擦了額頭汗珠,笑著告訴大家,看那小女孩瘦弱的身體,背著那么大的一個籮筐,那不把她壓壞了嘛。咱們多買幾個,籮筐里少了幾個,那不輕了許多了嘛。孩子正在長身體,壓壞了可就慘了。
聽完后,大家暗暗地佩服老先生宅心仁厚,不愧是藝術家,觀察事物細致,有著天然的憐憫之心,見不得人受苦,愿意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的幫助的人。
在苦難歲月里,熬成了一顆堅韌而善良的心。在新時代里,他沉浸在“謳歌美好時代、書畫美好山河”的無盡藝術創(chuàng)作中,難以自拔,忘乎所以。
客廳布置簡單、干凈,除卻墻壁上展示的畫作、一些活動紀念的照片獎牌外,就是一張寬大沙發(fā)和畫案。
畫案上鋪著未完成的“孔雀牡丹圖”作品,色彩鮮艷、活靈活現(xiàn)、煞是好看。
老先生點燃一支煙,鋪上一張宣紙,吸一口煙,描畫一陣子,累了、倦了,便斜倚在沙發(fā)上歇息一陣子,精神養(yǎng)足了,又起身來到畫案前,提筆作畫。
一日又一日,歲月靜靜地流過,老先生便如此慢慢地渡過。
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老先生在時光中雕琢著一幅幅畫作,讓藝術之光照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