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 華 李雪艷
(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河北省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中藥材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中藥材的采收時期對中藥材的產(chǎn)量和質量有直接影響。確定藥材的采收期須把有效成分的累計動態(tài)與藥用部位的產(chǎn)量變化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同時關注藥材的商品形狀?,F(xiàn)將各類藥材的一般采收時期及采收原則總結如下,供參考。
一般在秋、冬季節(jié)植物地上部分即將枯萎時到初春發(fā)芽前采收最為適宜。此時絕大多數(shù)植株生長停止待進入或已進入休眠期,根和根莖貯藏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對也較高,此時采收的藥材質量好。如葛根在秋末或冬季采收,天麻適宜初冬時采收,此時期采收的葛根、天麻質堅體重,質優(yōu)。但也有少數(shù)根及根莖類藥材采收時間是夏季至秋初,此類植物生長期較短,夏季就枯萎了,如延胡索、浙貝母、平貝母、半夏、太子參等。其中延胡索和貝母應在夏季初采收,半夏和太子參在夏末和秋初采挖。也有些藥材如防風和明黨參在春天采挖較好。
主要來源于木本植物的干皮、枝皮和根皮,如厚樸,少數(shù)根皮藥材來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白鮮皮。樹皮于春夏之交剝取,此時容易剝離,皮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較高,剝離后的傷口也易愈合。根皮于秋季挖根后剝取或趁鮮抽取木心,曬干或陰干,如白鮮皮、香加皮、地骨皮、五加皮等。
一般在秋冬落葉后或春初萌芽前采收,如雞血藤、大血藤等。木質藤本植物或木本寄生植物宜在全株枯萎后采收,或者秋冬至早春前,如忍冬藤、絡石藤、桑寄生等,此時藥材質地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極少數(shù)草質藤本植物宜在開花前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如首烏藤。有些莖木類藥材全年可采,如蘇木、降香、沉香等。
多在植物生長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種子尚未成熟前采收,此時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效成分含量高。如:艾葉、臭梧桐葉等。少數(shù)藥材適宜在秋、冬季節(jié)采收,如桑葉等。葉類藥材采收時要除去病殘葉、枯黃葉,曬干、陰干或炒制。
花類藥材一般是在花蕾含苞待放花苞初放時采收。此時花的香氣未散逸,有效成分含量高,宜晴天清晨分批采集。忍冬、丁香、款冬、槐花、番紅花等多在花蕾膨大,但尚未開放時采收;芙蓉臘梅花等宜在花初放時采收;蒲黃、西紅花、菊花、凌霄花等宜在花盛開時采收;金銀花應在花蕾膨大變白色時采收,花蕾的重量重、綠原酸的含量高;款冬花應在12月或地凍前當花尚未出土時采挖?;愃幉闹饕侨斯げ烧蚴占x擇晴天分批采收;采收后在較弱的陽光下曬干或在干燥通風處陰干。
果實一般在完全成熟時采收,如枸杞子、五味子;少數(shù)在近成熟、未成熟或幼果時采收,如木瓜,以近成熟果實入藥,夏、秋兩季果實綠時采收;枳殼以未成熟果實入藥,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枳實以干燥幼果入藥,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種子入藥時應在果實成熟期采收,成熟期采收的種子有效成分、經(jīng)濟產(chǎn)量及折干率均高。收集成熟飽滿的種子入藥,如決明子、白扁豆、王不留行等;也有使用種子的一部分,如龍眼肉(假種皮)、肉豆蔻(種仁)、蓮子心(胚);此外,還有其制品,如淡豆豉、大麥芽等。成熟期不一樣的果實或種子應隨熟隨采。
果實多為人工采摘;種子可割取或摘取后脫粒。干果類一般在干燥后取出種子;蒴果類通常敲打脫粒后收集;果皮可做藥用的,應先剝取果皮,留下種子和果核;核果類可壓碎種殼取出種仁。
多在進入生長最旺盛時期,如花蕾期或初花期采收,有效成分含量高,如青蒿、藿香、龍牙草、細辛、益母草,荊芥等;但馬鞭草宜在開花后采收,全株(帶根)全草類如蒲公英宜在初花期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少數(shù)藥材必須在幼苗時采收,如綿茵陳。
全草類采收方法一般用割取法,可一次割取或分批割取。連根入藥的,則可拔起全株,如車前草、紫花地丁。采收后大部分需要趁鮮切段,曬干或陰干。
藻類、菌類、地衣類的采收期,因品種和藥用部位的不同而采收時間和方法各異,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質量較好;麥角在寄主(黑麥等)收割前采收生物堿含量很高;冬蟲夏草在夏初座出土孢子未發(fā)散時采挖;海藻在夏、秋兩季采撈;松蘿全年均可采收;馬勃應在子實體剛進入成熟期及時采收,過遲則子實體破潰孢子飛散。
樹脂和汁液類中藥的采收時間和采收方法隨不同植物和采收部位而異。如安息香需7~9年;兒茶、沉香需10年以上;蘇木、阿拉伯膠采收需5~6年等。
10.1 可全年采收的有:龜甲、鱉甲、五靈脂、穿山甲、海龍、海馬等。
10.2 一般動物類藥材均應在活動期捕捉,如地龍在6~8月捕捉,蟾蜍在4~8月捕捉,水蛭在春秋兩季捕捉,早春捕捉蛇類,兩棲動物如中國林蛙,則于秋末當其進入“冬眠期”時捕捉。
10.3 昆蟲類藥材,均應在活動期捕捉,如土鱉蟲等;有翅昆蟲在清晨露水未干時捕捉,以防逃飛,如九香蟲、斑蝥等;以卵鞘入藥的如桑螵蛸,宜在3月中旬前采收。
10.4 臟器入藥的動物藥材,應在屠宰現(xiàn)場采集,或采集后立即加工成藥材貯藏備用,如雞內金在宰殺雞時摘取。
10.5 生理產(chǎn)物和病理產(chǎn)物藥材,可根據(jù)動物的生長習性采收。望月砂多在9~10月采收;麝在8~9月為分泌香期,應及時采收;蟾酥多在夏、秋兩季采收;牛黃、馬寶等結石類藥材應在宰殺牛、馬時發(fā)現(xiàn)獲取。
10.6 鹿茸中的二杠茸需在清明后40~50天鋸取頭茬茸,采后50~60天鋸取二茬茸;三岔茸只采收1次,則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沒有季節(jié)限制,全年可挖。礦物藥大多結合開礦采掘,如石膏、滑石、雄黃、自然銅等;有的在開山掘地或水利工程中獲得動物化石類中藥,如龍骨龍齒等。有些礦物藥系經(jīng)人工冶煉或升華方法制得,如密陀僧、輕粉、紅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