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菲
(河北省灤州市教育局 河北 灤州 063700)
初中學生正處于思想認識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重要階段,教師要抓住這一重要時期,利用道德和法治課程的重要思想宣傳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引導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與關愛他人,多方面滲透情感教育。
1.1 不能突出情感目標。教師應該通過良好的示范,給學生傳遞正面的教育,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靈,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正確的、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熏陶。但當前大多教師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學生有個好的考試成績,把教學中出現(xiàn)的考試重點過于細化,強調過于片面,結果反而使學生對這門課程并不重視。
1.2 教師投入的情感因素不足。教師在課堂上只依托教材,進行了較多的枯燥講述,學生對這些枯燥的知識感到乏味,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明顯不足,學生覺得沒有新意,教師的這種一言堂授課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提高學習效率,還會逐漸使學生放棄聽講,考試之前,難免會出現(xiàn)臨時抱佛腳的現(xiàn)象。
2.1 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重視情感教育的滲透。備課的過程,教師除了要注重對教材知識的關注,還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突出正確的價值觀、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勇于克服困難的勇氣,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思考,形成一套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2 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從導入新課開始,教師要時刻以積極的心態(tài)、飽滿的熱情、充滿正能量的教態(tài)影響學生,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開始每一堂課的教學。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播放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思考有深度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討論、分析、點評,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責任感、道德觀以及法治意識。
2.3 精心設計課外活動,突出情感教育。學生接受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會時刻受到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師精心設計課外活動,更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使學生成為有用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