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必美,劉 智,李愛萍,黃元顯,胡愛明
(1.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qū)曲瀨畜牧獸醫(yī)站,343900;2.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qū)畜牧獸醫(yī)局,343000;3.江西省安??h畜牧獸醫(yī)局,343203;4.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qū)白塘畜牧獸醫(yī)站,343099;5.江西省吉安市畜牧獸醫(yī)局,343000)
鴨疫巴氏桿菌病(又名鴨傳染性漿膜炎或敗血病) 是以幼鴨發(fā)病為主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發(fā)生于2-7 周齡以下的雛鴨,以全身漿膜面發(fā)生纖維素性炎癥為主要特征。
本病無明顯發(fā)病季節(jié)性,但以冬春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 主要是通過呼吸道、皮膚尤其是鴨蹼傷口感染以及通過飼料和飲水傳染。 當飼養(yǎng)管理不當以及應激、擁擠、鴨活動池塘污染嚴重等因素都能促使本病發(fā)生與流行,發(fā)病鴨群常并發(fā)大腸桿菌病。
潛伏期1-3 天,有時可達7 天,病鴨常表現(xiàn)在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圍羽毛粘濕、咳嗽、噴嚏、排黃綠色稀糞。2-4 周齡的病鴨常昏睡、縮頸、不愿走動, 擁擠成堆。 4-6 周齡的病鴨多兩腿軟弱,不能站立或站起時全身發(fā)抖,瀕死期出現(xiàn)神經失調,頻頻點頭或頭頸左右搖晃,身體后翻或倒向一側,掙扎時不停地拍打兩翅,兩腿后蹬。 慢性病例,頭頸歪斜,轉圈運動,飲食困難,逐漸消瘦死亡。
全身廣泛的纖維素性炎癥,其中以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及纖維素性氣囊炎最為明顯。 心包膜被覆著淡黃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囊內充滿黃白色絮狀物和淡黃色滲出液。 肝表面常被有一層淡黃色或黃白色的纖維素性膜。氣囊渾濁增厚,有黃色干酪樣顆粒。 肝脾腫大,脾呈斑駁狀紅灰色。 腦膜及腦實質的血管擴張、淤血。 慢性病例常見脛跖關節(jié)及跗關節(jié)腫脹,切開見關節(jié)液增多。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剖檢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 確診應采用病鴨腦及心血進行細菌學檢查。
4.1 中藥基礎方:連翹60g,金銀花50g,板藍根60g,黃連50g,黃梔子40g,茵陳50g,車前草35g,甘草30g (此方為100 羽0.2KG 體重的病鴨用藥量)。 將上述藥水煎去渣后拌料或飲水,嚴重病鴨可灌服,一劑水煎兩次,分上、下午各服一次。
4.2 西藥:(1)阿莫西林根每一次0.25g 攪拌或飲水,嚴重病鴨可灌服,一天兩次。 (2)0.5 安乃近片按每羽一次?粒攪拌或飲水,嚴重病鴨可灌服,一天一次。
2018年3月19日 吉安市吉州區(qū)曲瀨鎮(zhèn)瓦橋村委會5 組 體重約0.2kg 的雛鴨有50-60 羽兩腿軟弱,不能站立,有明顯的神經失調癥狀,瀕死前頭頸左右搖晃, 有的身體后翻或倒向一側,掙扎時不停地拍打兩翅,兩腿往后蹬。隨機抽取3羽病情較嚴重的鴨解剖可見:全身廣泛性的纖維素性炎癥,明顯的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及纖維素性氣囊炎。 肝脾腫大,脾呈斑駁狀紅灰色。 肝表面常被有一層淡黃色或黃白色的纖維素性膜。氣囊渾濁增厚,有黃色干酪樣顆粒。腦膜及腦實質的血管擴張、淤血。 根據臨床癥狀及解剖病變初步診斷為鴨疫巴氏桿菌病。 隨即開具中藥方:連翹180g,金銀花150g,板藍根180g,黃連150g,黃芩150g,黃梔子120g,茵陳150g,車前草100g,甘草100g。 令畜主將中藥水煎去渣后拌飼料喂鴨, 病情較為嚴重不能自由采食的鴨,用注射器吸藥水逐羽灌喂。 同時,每羽灌服阿莫西林0.25g 一天兩次, 安乃近片0.5g 灌喂, 每天1次,連服3 天,病情較為嚴重鴨服用5 天,隨訪,除7 羽病情較為嚴重鴨死亡外,其余病鴨全部治愈。
預防本病發(fā)生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6.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避免擁擠、受寒、淋雨、曝曬等不良因素的影響。
6.2 鴨舍及運動場所內的糞便應及時清除,做到欄舍干凈、衛(wèi)生,定期消毒,保證通風、采光良好。
6.3 嚴格遵守檢疫制度, 不從疫區(qū)引進種蛋、種鴨,購買雛鴨必須憑當地檢疫部門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才能購進,防止病原傳入。
6.4 被污染的水源或池塘堅決不能放鴨,很容易感染鴨發(fā)病。
6.5 皮下注射油佐劑滅活苗免疫接種。
6.6 新購進的鴨要采取隔離飼養(yǎng)半個月后才能混群,與其他畜禽不能混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