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
(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743300)
蕁麻疹又叫風塊疹, 是一種常見多發(fā)性過敏性皮膚病. 臨床上多以氣候驟變、 急性發(fā)作為特征。 屬中醫(yī)“風疹”范疇,根據中醫(y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理論原則,臨床上在配合西藥撲爾敏、地塞米松磷酸鈉、維生索C 等抗過敏性西藥的基礎上,又加以中藥以活血化淤、清熱解毒為治則,收效較好。 筆者自2013 至2018年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該病72 例,其中馬屬動物57 例,牛11 例,豬4 例,治愈率達100%。
多發(fā)于頭部、背部、兩肋部及腹肷部,主要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疹塊病變,驟然發(fā)生,病變劇烈,愈后不留痕跡,偶然有發(fā)熱、關節(jié)腫痛、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癥狀。
中藥方:地膚子40g、白蘚皮40g、銀花40g、生地35g、連翹35g、防風35g、黃芩30g、蟬蛻30g、威靈仙30g、桂枝10g,水煮后一次灌服。
方解:白蘚皮、地膚子清濕熱,利小便,止瘙癢,銀花、黃芩、蟬蛻疏風清熱解毒,連翹有透邪外出之效,佐以桂枝有溫經通絡、增強連翹藥效作用,威靈仙有抗組織胺作用。
西藥方: 撲爾敏120mg, 地塞米松磷酸鈉5 0mg,維生素C 25mg,復方丹參注射液60mg,50﹪葡萄糖500-1000ml,混合一次靜脈滴注,強力解毒敏20ml 肌肉注射,每天一次,病變較微的可采用自身血液治法。
3.1 2015 年8月12日, 平襄鎮(zhèn)河南村景某家3歲牛來診,畜主訴,清晨皮膚突然發(fā)生疹塊, 患部奇癢、打滾、靠槽,胸腹側有大小不等的疹塊,很快遍及全身,檢查體溫40.5℃,心率87 次/min,根據臨床癥狀,診為急性蕁麻疹。
用中西藥方:撲爾敏120mg,地塞米松磷酸鈉50mg,維生素C25mg,復方丹參注射液60mg,50﹪葡萄糖500-1000ml,混合一次靜脈滴注,強力解毒敏20ml 肌肉注射,每天一次,一共服3 天。 地膚子40g、白蘚皮40g、銀花40g、生地35g、連翹35g、防風35g、黃芩30g、蟬蛻30g、威靈仙30g、桂枝10g,水煮后取液一次灌服,1 副基本好轉,2 副痊愈。
3,2 2018 年5月13日, 平襄鎮(zhèn)瓦石村李某家,4歲驢來診,畜主訴,清晨皮膚突然發(fā)生疹塊, 患部奇癢、打滾、靠槽,胸腹側有大小不等的疹塊,很快遍及全身,最嚴重的是腹股溝兩側跟鳥卵大小的腫塊, 很明顯檢查體溫40.5℃, 心率87 次/min,根據臨床癥狀,診為急性蕁麻疹。
用中西藥方:撲爾敏120mg,地塞米松磷酸鈉50mg,維生素C25mg,復方丹參注射液60mg,50﹪葡萄糖500-1000ml,混合一次靜脈滴注,強力解毒敏20ml 肌肉注射,每天一次,一共服3 天。 地膚子40g、白蘚皮40g、銀花40g、生地35g、連翹35g、防風35g、黃芩30g、蟬蛻30g、威靈仙30g、桂枝10g,水煮后取液一次灌服,1 副基本好轉,2 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