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峰
近日媒體報道,一件疑似乾隆皇帝大祀時所穿的龍袍出現(xiàn)在英國寶龍拍賣行的網(wǎng)站上,標價高達15萬英鎊,合130多萬元人民幣。辛亥革命之后,確實出現(xiàn)過大批皇宮文物流散的情況。龍袍的原持有者英國軍官奧夫利·肖爾就是于1912年在北京購得這件龍袍,賣家是誰已無法查考。
這些年,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一直牽動著國人敏感的神經(jīng),而談及文物流失,大古董商盧芹齋也就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
盧芹齋又叫盧煥文,浙江湖州人,出身貧寒,曾在民國大佬張靜江家做傭人。1902年,他作為張靜江的隨員前往法國,在張靜江的通運公司里打工。正如盧芹齋所說:“20世紀初,特別是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期,很多中國陶瓷和其他古董被趁亂帶出境,流入法國,巴黎于是成了中國藝術(shù)品集散地?!碑敃r,一只宋代小白瓷碗在山西的“進價”是10塊大洋,到了巴黎則可以賣到1萬美元的高價。就這樣,通運公司抓住商機,掙了不少錢。
1908年,盧芹齋在巴黎創(chuàng)立了來遠公司,并游走中外,建起了自己的古董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巴黎乃至整個歐洲的古董生意漸漸蕭條。盧芹齋敏銳地意識到,戰(zhàn)爭已經(jīng)將藝術(shù)中心從巴黎轉(zhuǎn)移到紐約。于是1915年3月,他又將公司開到了紐約。很快,在美國的第一筆生意成交。他把湖州老鄉(xiāng)龐萊臣手里的十幾幅古代名畫倒賣給美國的藏家弗利爾,售價1.65萬美元。這些畫中的大部分至今還保存在弗利爾美術(shù)館中。
天生的商人頭腦讓盧芹齋在古董的名利場中如魚得水。慢慢地,他把自己打造成文化大使,不但創(chuàng)造了一些詞來描述中國藝術(shù)史,還出版了不少圖書和畫冊。盧芹齋的古董鋪成了文化沙龍,他還舉辦各種展覽。在某種意義上,這個來自中國南方的古董商人塑造著歐洲藏家對中國藝術(shù)品的品味。據(jù)當時的美國媒體報道,每年秋天盧芹齋的文物展都會推出一個系列,從青銅器、陶瓷、雕塑到其他藝術(shù)品,引得人們興致盎然,翹首以待。
此后,達到事業(yè)巔峰的盧芹齋開始出入各種社交場合,熱心于公益活動,還經(jīng)常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解囊相助??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還一度投入救亡運動之中。但這一切并不能掩蓋他在祖國文物流失中的所作所為。如果說,他從私人藏家手中收購和倒賣藝術(shù)品,還可以勉強被視為經(jīng)濟行為,那么,為偷盜者洗白文物,就怎么都難辭其咎了。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上著名的“昭陵六駿”石刻中的“二駿”,就是經(jīng)由他的手進入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此外,盧芹齋還憑借復雜的買家和探子網(wǎng)絡,成為倒賣龍門石窟雕像最重要的古董商。他曾不無狡黠地說:“或許,我的一些同胞譴責我把一些文物運出中國。現(xiàn)在,那些文物被認為是國寶。我覺得,他們應首先指責當?shù)鼐用?。過去,他們對那些文物漠不關(guān)心。我從祖國出口的任何文物,均是在與他人競爭中從公開市場上購買的??梢哉f,我本人從未從原址搬走過一件文物。”然而,套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闭潜R芹齋之流的存在,刺激了文物偷盜行為。
早在1947年,鄭振鐸就呼吁要全力打擊盜賣古物的不肖子孫。把重要文物私運出國,“簡直是賣國行為,應該處以叛逆的罪名”。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等第一批保護文物的法規(guī),有效地遏制了文物大規(guī)模外流的情況。而此前,盧芹齋在上海的“貨”已被扣留和查封,他知道,自己的古董生意做到頭了。但在宣布結(jié)束自己的古董生涯時,盧芹齋還自我辯護:“我堅信,藝術(shù)品沒有國界,它們作為無聲的大使游走世界,讓其他國家的人民了解偉大的中國文化,進而熱愛中國?!?/p>
留心文物返回的人,可能會覺得盧芹齋的話似曾相識,因為今天還有人持類似看法。在他們看來,近代中國戰(zhàn)火紛飛,文物遠渡海外,客觀上反而起到了保護作用。對此,大收藏家張伯駒的一段話,足以辨正:“綜清末民初鑒藏家,其時其境,與項子京、高士奇、安儀周、梁清標不同。彼則楚弓楚得,此則更有外邦之剽奪。亦有因而流出者,亦有得以保存者,則此時之書畫鑒藏家,功罪各半矣?!睆埐x為保護文物不惜散盡家財,但他并不希望這些文物為子孫永保,更不以此牟利,反而這樣說道:“故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是則予為是錄之所愿也?!眱上啾容^,高下立判。
(斷 浪摘自《科技日報》201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