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親穎,黃曉燕,李春燕,梁曉東,李雯婷,曾振培,陳俊杰,黃玉銀
2型糖尿病為糖尿病常見類型,其長期高血糖水平可導致視網(wǎng)膜血管病變,引發(fā)眼底病變,且其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風險亦較大[1-3]。已有研究表明,眼底血管病變和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可能相關[4-5]。本研究檢測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管病變情況,并分析其眼底血管病變與糖尿病病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旨在為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據(jù),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對象前瞻性連續(xù)選取2016-01/2017-01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6]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心腦血管疾病史,確診2型糖尿病前無眼部疾病史,性別、年齡不限。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免疫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等可能影響眼底和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患者、精神異常無法配合完成相關檢查患者等。所有患者均符合納入標準,且無患者排除,2型糖尿病患者85例中,男46例,女39例,年齡39~75(平均61.15±13.36)歲,糖尿病病程3mo~11a,平均病程4.11±2.85a。本研究符合倫理學標準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入組患者根據(jù)具體病情進行口服降糖藥物、胰島素皮下注射或配戴胰島素泵進行血糖水平控制治療,隨訪期間出現(xiàn)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聯(lián)合相關科室醫(yī)師進行對應干預。
1.2.2觀察指標和檢測方法在暗室中手持直接檢眼鏡在非散瞳情況下進行雙眼眼底檢查,根據(jù)評價標準確定其眼底動脈硬化分級情況,雙眼結果不一致者取較嚴重分級結果。入組次日采用全血糖檢測儀及其配套試紙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檢測,記錄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入組次日采用HPLC法檢測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患者均隨訪至少1.5a,統(tǒng)計隨訪期間患者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率。
評價標準:眼底動脈硬化分級[7]:Ⅰ級:小動脈變細且粗細不均,反光帶出現(xiàn)增寬,小動靜脈交叉處無明顯壓迫癥狀但通過動脈管壁無法看到后面的靜脈血柱;Ⅱ級:動脈反光帶出現(xiàn)增寬且為銅絲樣,2、3級動靜脈分支交叉處出現(xiàn)2處以上的壓迫癥狀,動脈下方的靜脈無法直接看到,且兩端靜脈出現(xiàn)筆尖樣的變形或者出現(xiàn)S或Z字形移動;Ⅲ級:動脈外觀如銀絲,出現(xiàn)典型普遍動靜脈交叉壓迫癥狀,可伴有視網(wǎng)膜水腫、棉絨斑或片狀出血等。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SNK-q檢驗進行兩兩比較。采用Spearman相關法分析眼底動脈硬化分級與血糖水平和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變情況分析85例患者中,眼底動脈硬化分級為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比例分別為15%(13/85)、52%(44/85)和33%(28/85)。
2.2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情況分析隨訪期間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患者分別為6例、9例和8例,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為27%。
2.3不同眼底動脈硬化分級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比較隨著眼底動脈硬化分級的升高,其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亦升高,不同眼底動脈硬化分級患者各指標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4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變情況與血糖水平和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關系分析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動脈硬化分級與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均呈正相關(rs=0.875、0.792、0.835、0.878,P<0.05)。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肥胖等糖尿病相關因素的出現(xiàn)不斷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生亦隨之不斷增加。糖尿病是指持續(xù)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水平為其常用評價指標[8-9]。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為3mo~11a,而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明顯較高,其中多數(shù)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在9.13mmol/L以上,餐后2h血糖水平也多數(shù)在12.87mmol/L以上,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多數(shù)在6.58%以上,無論是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還是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高,患者為持續(xù)高血糖和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的持續(xù)高血糖水平可對微血管、血管等造成極大損傷,因此微血管功能障礙乃至血管功能異常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極為常見,可出現(xiàn)多種病變,可累及心、腦、腎等全身多個重要臟器,從而危及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10-11]。與微循環(huán)功能密切相關的眼底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很是常見[12]。本研究亦關注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管情況,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動脈硬化分級為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比例分別為15%、52%和33%,其Ⅱ級和Ⅲ級眼底動脈硬化分級患者均較高,眼底病變嚴重,可能影響患者視力、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生存質量。而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fā)病率亦明顯較高[13-14]。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1.5a期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亦較多,總體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超過20%,這與李肖玨等[15]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結果一致,這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殘疾等不良預后的發(fā)生。臨床視網(wǎng)膜動脈硬化情況常伴有高血壓,然而本研究中85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壓的患病率僅約10%,這可能與樣本選取偏倚有關,2型糖尿病眼底動脈硬化狀況尚有待增加樣本量進一步研究分析進行驗證。
因此,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是其干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本研究中,眼底動脈硬化分級越高的患者,其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亦越高,提示其眼底動脈硬化高分級可能增加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進一步的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動脈硬化分級與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具有密切關系,這與鄒卓群等[16]的研究結果中眼底動脈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動脈硬化這一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結論相一致。通過眼底檢查確定眼底動脈硬化分級可能有助于早期了解其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對于其中的Ⅱ級和Ⅲ級患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近50%的Ⅲ級患者,需警惕其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及時進行篩查,并針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干預,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以期改善療效和患者預后。
表1不同眼底動脈硬化分級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比較
分級例數(shù)血糖水平(x±s)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例,%)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合計Ⅰ級135.26±1.087.96±1.4411.35±1.7501(8)01(8)Ⅱ級446.58±1.42a9.13±1.56a12.87±1.33a1(2)6(14)2(5)9(20)aⅢ級287.92±1.56a,c10.42±1.21a,c14.62±1.42a,c5(18)2(7)6(21)13(46)a,c F/χ216.76614.36825.9177.5000.8987.3158.765P/P<0.001<0.001<0.0010.0230.6380.0260.012
注:aP<0.05vsⅠ級患者;cP<0.05vsⅡ級。
本研究中眼底動脈硬化分級越高患者,其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亦越高,提示其眼底動脈硬化高分級可能受到血糖水平,即糖尿病病情的影響。進一步的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動脈硬化分級與其血糖水平具有密切關系,證實了上述假設。而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可能有助于其眼底血管病變的防治,其眼底血管病變的減少則可能預示其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降低,從而可能間接達到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目的。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眼底動脈硬化普遍較為嚴重,且與其血糖水平乃至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相關,其眼底檢查可能有助于指導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