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客觀要求,是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2019年,河南省被列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推進試點,全省上下一定要抓住這一契機,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步伐,為下一步發(fā)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打下制度性基礎。
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要重新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只有集體經濟發(fā)展了,農民生活才能夠富裕,精準脫貧才能夠持久,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才能夠實現(xiàn)。新形勢下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絕對不能走原來吃大鍋飯的老路,必須要建立一套新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必須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集體資產家底摸清楚,把成員資格界定清楚,把集體資產確認到每一戶頭上,再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起來,賦予其法人主體地位,盤活農村集體各種資源,創(chuàng)新發(fā)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因此,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是單項改革,它是一項管長遠、打基礎的重大改革,具有四梁八柱的性質,直接關系到今后農村經濟社會能否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關系到國家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能否在農村落地。所以,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尤其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從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切實把這項重大改革落到實處。
全面開展清產核資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性工作。清產核資的范圍包括全部行政村和組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集體資源性資產的清查確認工作有的已經完成,比如集體土地、林地確權基本完成,家庭承包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也已基本落地。要用好這些成果,避免重復勞動。這次清產核資重點是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主要清查三個方面:一是還沒有承包到戶的集體資源性資產;二是集體統(tǒng)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三是債權債務等。清產核資結束后,還要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管平臺,實現(xiàn)集體資產管理的規(guī)范化、信息化和制度化。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清產核資工作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6月底基本完成。目前,全省清產核資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來要做好數(shù)據審核、錄入和上報工作。
確定成員身份就意味著村集體資產誰有資格享受,能拿到多少份額,這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各地的情況差異巨大,很難制定一個統(tǒng)一的成員身份確認辦法。頂層文件對成員資格認定作出了原則性規(guī)定,就是要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xiàn)實、程序規(guī)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統(tǒng)籌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資產積累的貢獻等因素,由群眾在民主協(xié)商的基礎上確定。在成員資格認定上,一定要多下工夫研究,把工作做細做扎實,做到認定程序公開、認定標準統(tǒng)一,避免“兩頭空”“兩頭占”現(xiàn)象,防止矛盾發(fā)生。
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頭戲。中央要求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堅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難,試點先行,由點及面,穩(wěn)步推進??傮w時間要求到2021年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作為整省推進試點,河南省必須要在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所有改革任務。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在有經營性資產的村,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fā)達的村先期開展,因為這些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比較多、問題比較突出,村民要求改革的意愿也比較強。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搞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經營,必須要堅持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無論怎么改都不能把集體經濟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堅持農民權利不受損害,無論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了、改少了、改沒了;堅持集體資產不流失,絕對不能吃光分盡,最終目的是通過股份合作形式,實現(xiàn)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更好地發(fā)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次權力、利益的重新調整和分配。由于歷史原因,部分基層干部心存顧慮,擔心改革時,會把原來的集體債務等問題翻騰出來,影響農村和諧穩(wěn)定。但是越是這種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重大改革,越要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優(yōu)勢。因此,各級黨委書記,尤其是縣、鄉(xiāng)黨委書記要承擔領導責任,負總責。首先,建立工作機制。要成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落實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安排專項經費,確?;钣腥烁伞⒇熡腥素?。其次,營造改革氛圍。利用各類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微信平臺及致村民的一封信、政策宣傳冊等多種途徑,多渠道、全方位宣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營造濃厚的改革氛圍。最后,亮出地方特色。如果改革不打出特色,就很難出亮點。因此,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既要完成規(guī)定動作,又要創(chuàng)新自選動作;既要講好“普通話”,又要講好“地方話”。講好“普通話”就是把中央、省委統(tǒng)一的要求貫徹落實到位,講好“地方話”就是把自己的特色打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