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春天白地種植,田間耕作、播種(或移栽)、覆膜及田間管理等較為方便,能節(jié)省時間。荷蘭豆利用棉柴作架桿,無需另投資買架桿,且荷蘭豆田間管理方便,省工省時,病蟲害又輕,防治成本低、投入少。
此種植模式棉花為春播地膜棉,基本無霜后花,產量高、品質好,一般每667 m2生產籽棉270 kg (皮棉100 kg)以上,產值2000多元。荷蘭豆一般每667 m2產量1000 kg以上,產值8000多元。每667 m2綜合效益在9000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棉花要選擇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蟲的品種,如中棉所64號、中棉所79號等。 種子要精選包衣。
結合深耕整地,一般每667 m2施優(yōu)質農家肥 3000~4000 kg,三元素(N、P2O5、K2O質量分數(shù)為15-15-15)復合肥 40~50 kg。
谷雨前后當5 cm地溫穩(wěn)定(5 d平均值)在 14~16 ℃時,抓住冷尾暖頭,搶晴天播種。棉花寬窄行種植,寬行距120 cm,窄行距50 cm,株距28 cm,每667 m2種植2800株,播后覆蓋地膜。
1.破膜放苗。棉花出苗后及時破膜放苗。放苗后用細土將膜孔封嚴,對缺苗斷壟的應及時補種或用備用苗補栽。
2.定苗。棉苗長出3片真葉后即可定苗,要單株留苗。定苗時可用剪刀將多余苗剪掉,不要直接拔除,以防傷到要留棉苗的根系。
3.去膜培土。5月下旬,將地膜揭掉并中耕培土,防止后期倒伏。
4.水肥管理。遇旱及時澆水,初花期重施花鈴肥。一般每667 m2施三元素復合肥30 kg。
5.化學調控。初花期后,視棉花長勢和天氣情況,適時進行化學調控,以塑造理想株型。前期一般每 667 m2用縮節(jié)胺 1.5~2 g,中期每 667 m2用縮節(jié)胺 2.5~3 g,對水30~40 kg葉面噴灑?;{原則:長勢旺、多雨天氣適當重化控;反之不化調或輕化調。
6.整枝與打頂。苗期要將棉株下部營養(yǎng)枝和贅芽及時去掉。打頂?shù)脑瓌t是“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單株留果枝數(shù)16~17個。
7.綜合防治病蟲害。棉花病蟲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枯黃萎病、地老虎、蚜蟲、紅蜘蛛、盲蝽象、棉鈴蟲等。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病害主要是通過種子藥劑拌種來預防。當病害發(fā)生時也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250~500倍液,50%克菌丹200~500倍液噴灑防治。枯黃萎病主要是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實行健身栽培來預防。地老虎低齡幼蟲可用土蠶一支靈或20%氰戊菊酯葉面噴施進行防治;大齡幼蟲要用毒餌進行誘殺。蚜蟲、盲蝽象可用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10%吡蟲啉2000倍液噴施防治。紅蜘蛛可用1.8%阿維菌素1500倍液、20%速螨酮2000倍液防治。因是抗蟲棉,棉田一代棉鈴蟲一般不需防治,二代、三代棉鈴蟲每667 m2可用40%辛硫磷或40%丙溴磷80~100 mL,對水30 kg噴霧防治。
棉花正常吐絮后要及時收獲,曬干待售。
荷蘭豆要選擇高產、優(yōu)質、蔓生大莢的品種,如大莢荷蘭豆等。
播種前選晴好天氣曬種2~3 d,用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適量清水拌種后悶種20 h即可播種。
棉花吐絮收獲后不拔棉柴,于10月下旬在2行棉花外側各種1行荷蘭豆。荷蘭豆距棉花行距10 cm,寬行距100 cm,窄行距70 cm,每穴2~3粒種子,覆土3~4 cm,每667 m2播種量4 kg。
1.苗期。出苗前一般不需澆水,出苗后的營養(yǎng)生長期,以中耕為主,結合中耕每667 m2施優(yōu)質農家肥3000 kg。干旱時適當澆水,只要地面不干裂即可。第二年春天土壤解凍后可結合澆水施尿素10 kg/667 m2,促進幼苗生長。
2.開花結莢期。當苗高20~30 cm時,要人工綁蔓以助上架。水肥管理,伸蔓期至開花結莢期要加強水肥供應,遇旱及時澆水。伸蔓期每667 m2追施三元素復合肥(N、P2O5、K2O質量分數(shù)為15-15-15)15 kg。結莢期再追施三元素復合肥15 kg/667 m2。
3.防治病蟲害。荷蘭豆病蟲害一般發(fā)生較輕,可視田間發(fā)生情況酌情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銹寧1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褐斑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蠅可用40%樂果1000倍液葉面噴藥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荷蘭豆花謝后8~10 d,嫩莢充分肥大,柔嫩而籽粒未發(fā)達時為嫩莢采收期。采收后及早拔掉棉柴及荷蘭豆秧,騰茬種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