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
2015年3月26日 閩北上桂林村
村邊有一條小溪,水很淺,也不太急。透過水面,可以看到溪底大大小小的卵石。天氣很好,隨著水的流動,小溪在高低錯落之處躍動著閃爍的天光。水邊的草和苔痕在初春中剛剛醒過來似的,綠得十分耀眼。桂林上村坐落在一個小山坳里,四周都有不太高的坡地,可以俯瞰全村的景色。村莊的規(guī)模大抵是五六十戶人家的樣子,或依山,或臨水,大小高低的節(jié)奏自然地起落有致。桂林村的色彩和閩北、閩東大多數(shù)村落灰墻黑瓦的基調(diào)不同,這里的屋頂用的都是紅赭色的瓦片,墻體則有紅磚、灰磚和黃色的土墻。在夕陽的光影之中整個村莊層疊交錯,在山坡上遠遠望去,宛如一片金色的織錦,鑲嵌在翠綠色的梯田和墨綠色的山巒之中。
近處的稻草依然微黃,在風中搖曳著。天色漸暗。這個村莊、這樣的情境百多年來日復(fù)一日,似乎已經(jīng)在這里等待我們很久。而我們來到這里的這一刻,卻只是一閃即逝的瞬間。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有些興奮,有些贊嘆,有些感慨,也有些愴然。村里人不多,暮色下格外的寧靜安詳。
閩北桂林鄉(xiāng)寫生之二 42cm×52.7cm 2015年 林容生
這是怎樣的一種不期而遇呢?我們支起畫架拿起畫筆面對這樣的景象寫生,能夠做的也僅僅是把對周圍這一切的觀察和體驗,用我們的方式記錄下來而已。一天里的幾個小時對于這個世界來說,只是時光的一個片段。我們在這里感受并通過畫筆來表現(xiàn)自然的生命和我們的認識并由此獲得來自內(nèi)心的覺知與歡悅,這樣片刻的相遇,就成了一種永恒的存在。這種感受常常因為你面對的情景不同而不可復(fù)制,我們也由此可以獲得在天地自然之間與生命性情相接的真實。這或許才是寫生的真正意義吧。
永泰蒿口寫生之一 42cm×53cm 2017年 林容生
2017年5月4日 福建永泰蒿口
大路沒有盡頭
上山總是要走小路
古老的寨堡在坡頂上
一面墻已經(jīng)潰塌
另一面墻正在重修
半個世紀前的氣息
依然在走廊的空氣中彌漫
歲月的表情已經(jīng)平心靜氣
窗外灰蒙蒙的
寨子里不時人聲鼎沸
永泰蒿口寫生之二 42cm×53cm 2017年 林容生
南靖寫生之十一 45cm×55.5cm 2017年 林容生
南靖寫生之八 45cm×55.5cm 2017年 林容生
2017年5月25日 福建南靖云水謠
云
雨一直下著
太陽的光芒在云的后面
天空就像畫里的留白
偶爾抹過一撇淡墨
倒塌的圍墻
被重新矗立
無關(guān)榮耀和財富
唯有夢想
向過去和未來致意
云在天空
裹挾了四月的暖流
隨著雨中的風一起轉(zhuǎn)身
貴州安順寫生之四 42cm×55.5cm 2017年 林容生
貴州安順寫生之十 42cm×55.5cm 2017年 林容生
2017年8月13日 貴州安順普定
這一次
我和白色云朵一起等待
藍色的天空
秋天還在山的那邊
綠蔓爬滿房前屋后
似乎企圖
覆蓋整個地球
風景接蹱而至
村莊喜歡在山的溝里面
筆下定格
那條心神不定的小路
沿著時間萬般嶙峋的山洞
仿佛可以
穿越整個世界
京郊十渡寫生之一 42cm×53cm 2016年 林容生
京郊十渡寫生之二 42cm×53cm 2016年 林容生
2017年10月18日 京郊房山十渡
還是那個模樣的村莊
還是那樣起伏的天際線
而那些樹木大概是換過了衣衫
表情有些不一樣
沿著那條不太寬的馬路
那里有一個又老又小的火車站
路邊堆著幽黑的枕木
經(jīng)過的火車也很蒼老
火車從頭頂?shù)臉蜚@進山腰的洞
不知道車窗里的人
能不能看見橋下有人在畫畫
有一條河在路邊流淌
日夜不停地對著那座山傾訴衷腸
那座山赤裸著
在黃昏時披上金色的陽光
用寂靜的影子等待月亮
還有完美流逝的時光
河邊的樹林里
有幾棵年邁的柿子樹
奇拙的樹枝掛著初生的果實
去年經(jīng)過這里的時候
我們曾經(jīng)相互凝視
樹還是那些樹
果實斷然是新的果實
尤溪桂峰村寫生之八 39cm×53cm 2017年 林容生
尤溪桂峰村寫生之十六 39cm×65cm 2017年 林容生
2017年10月8日 福建尤溪桂峰村
每一條路
都能通往你想去的地方
同樣的風景
也會有不同的情致
每一天的故事
細節(jié)總是不一樣的
山坡上屋頂疊著屋頂
晨霧中
紅色的土地半明半暗
青色的炊煙若隱若現(xiàn)
每天我們隨著山的影子
在拿起毛筆的那一刻
開始隱匿山林
水浸著墨在紙上漫延
語調(diào)平緩多于激揚
面朝大山
季節(jié)到了花總會開
故事里
沁著綠色而招展的植物
花香裹攜著豬圈的泔味
藍天下毫無顧忌的蚊蟲
夜雨中光色迷離的長桌
還有農(nóng)家陳釀
還有吉他和微醉的吟詠
真實的世界
也會有夢一般的記憶
廈門鼓浪嶼寫生之一 42cm×55.5cm 2017年 林容生
廈門鼓浪嶼寫生之四 42cm×55.5cm 2017年 林容生
2017年11月17日 廈門鼓浪嶼
海浪和日光
遙遙相望
墻邊的三角梅
知道風的方向
還有
詩和音樂
2017年1月5日 柬浦寨吳哥
吳哥曾經(jīng)是一個輝煌的國度,后來成了一片廢墟。
法國人根據(jù)一個叫周達觀的中國人13世紀寫的一篇游記在19世紀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叢林中這個沉埋了四百多年的王朝遺跡?,F(xiàn)在每天都有從世界各地來的游客到這里探訪和感受這時間和空間的奇跡,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生命與自然力量。
阿峰開著他的車來暹粒機場接我們,帶著他的老婆和大女兒。這兩天我的喉嚨有些不舒服,他聽出來了,經(jīng)過一家藥店的時候,把車停在路邊,給我買了一盒潤喉片?!斑@藥很好,明天你的喉嚨就會沒事的?!彼f。
吳哥城的時間故事從9世紀開始。之后的400年間,這里曾經(jīng)是東南亞最大最繁華的王朝中心。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這些建筑都是那個時候修建的。這些建筑有的是廟宇,有的是宮殿,有的是陵寢,有的則是以上功用兼而有之,不外關(guān)乎信仰、權(quán)力,神與人、生和死。王朝衰落之后城被廢棄,并在其后的400年間逐漸淹沒在叢林之中。那些殘墻斷垣讓我們看到了它們曾經(jīng)的繁華和劫難,看到人去城空后的寂寞與蒼涼。
時間在行走的過程中總是不動聲色,而留下來的痕跡常常觸目驚心。
吳哥城的空間以不可思議的力量產(chǎn)生在那些偉大的建筑里。在通往宮殿的長長通道上,在神秘有些昏暗的回廊里,在那貼著身才能往上攀爬的陡峭的臺階上,在巴揚寺那些巨大的雕像前,不同空間的視覺體驗都能在你的心理上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這些空間讓身臨其境的人實現(xiàn)了穿越時間的旅行,觀光變成了朝圣。那神秘莫測的王國曾經(jīng)是一個現(xiàn)實的存在。而今天它的幻影在殘缺的外表下依然以不同的空間距離觸及靈魂。
阿峰給我們推薦了一家當?shù)靥厣牟宛^,就在老市場那邊,那條街有許多酒吧餐廳還有賣當?shù)匚锲泛鸵恍┞糜渭o念品的商店。那家餐館生意很好,等著吃飯的人在街邊排隊。阿峰說回去的時候你只要叫輛突突,兩塊錢就可以把你們送回酒店。這里通用美金。阿峰覺得我們除了看古跡也應(yīng)該去逛逛這條街,因為這是暹?,F(xiàn)在最繁華和熱鬧的地方了。
在城外的塔布蘢寺、圣劍寺和崩密列,我們看到的是另外一種空間形態(tài),也十分震撼。這里修復(fù)和保護的想法大概是要讓它們保持當初重新被發(fā)現(xiàn)時的樣子,地面許多石塊七橫八豎地散落成堆,大大小小的建筑很少有完整的,但依然可見細節(jié)裝飾的精致華麗和空間格局的氣度恢弘。而那些巨大的石塊之中不知什么時候落下的種子在幾百年中已經(jīng)毫無顧忌地長成了參天大樹, 盤曲的樹根纏繞著石墻呈現(xiàn)出各種匪夷所思的姿態(tài),在人類文明的廢墟之中詮釋著自然與生命更為強大的力量。樹木的枝干穿過那些坍塌的石塊在殘墻斷垣中逶延,把根嵌入土地,把枝伸向天空。陽光透過樹葉的一簇簇斑光和投射在地面和墻體上、石塊上的那些苔蘚和光的斑點交錯在一起就像一張密集的網(wǎng),把過去和現(xiàn)在,自然和人文和合成一個迷離而又真實的畫面。
吳哥窟寫生之一 42cm×53cm 2017年 林容生
吳哥窟寫生之六︵塔布蘢寺︶ 42cm×53cm 2017年 林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