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在桑干河畔長大,上學時學校的條件十分艱苦。在一座小山腳下,一字排開的七八間小平房,就是我們的學校。夏天,教室外面下大雨,教室里面下小雨,外面的雨停了,我們的教室還在滴水。冬天靠生爐子取暖,但教室的門窗多處漏風,微弱的爐火一點都不暖和,老師和同學們常常凍得直流鼻涕。
一年級后半學期,王老師生病不能給我們上課了。二年級開學時,學校來了一位梳著兩個小辮兒、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的二十多歲的女老師,她叫范玉花。中午同學們放學回家了,范老師在小屋里自己生火做飯。范老師從城里初次來鄉(xiāng)下,不會用鄉(xiāng)下的灶臺做飯,弄得滿屋都是煙霧,嗆得她不停地咳嗽,眼淚直流,可火就是點不著。我當時是班長,抱著全班的作業(yè)本去交作業(yè)時,看到老師在灶臺前被煙嗆得流淚的一幕,我趕緊跑回家,拉著母親的手就往學校走。到了學校,母親三下兩下就把火點著了,母親說:“空心的火,實心的人,把柴火架空,火就著起來了……”范老師靠在墻角一邊咳嗽一邊說:“您說得太有道理了!”
從那以后,我不僅是班長,還是老師生活的小助手,和老師一起挑水、拾柴、做飯,周末還和老師一起到山上挖野菜等,經常在老師身邊,和老師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有一天,學校來了一位解放軍叔叔,身穿綠色軍裝,在紅領章、帽徽的襯托下更顯得英姿颯爽。他是范老師的男朋友,至今我還記得他的名字:馬玉成。范老師的男朋友是連長,剛從老山前線回來,課間,他給我們講戰(zhàn)爭的故事,那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深深地吸引著我和同學們。有一天,他坐在我身邊問:“你的字寫得很好,長大了想干什么?”我一看機會來了,趕緊說:“我長大后想去您的部隊當兵,您要我嗎?”說完我站起身,把右手高高舉起,模仿電影里的軍人敬了個軍禮。由于過于激動,我敬禮的手不聽使喚地晃悠著。他笑著說:“你好好學習,長大以后肯定能當個好戰(zhàn)士!”可是,四年級期末時,我們喜愛的范老師調走了,她和丈夫去了云南部隊。
十八歲那年,我真的當兵了,在從軍路上先后擔任戰(zhàn)士、副班長、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機關干事等職,而且還到空軍政治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學習。一年夏天,我回老家,看到我曾經上學的學校被拆了,往日的校園變成了一片玉米地。二十年軍旅生涯,家鄉(xiāng)的變化真是太大了。站在玉米地邊上,我久久不愿離去,那些上學時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范老師、馬連長、同學們,你們在哪里?我問大地,大地上整齊的玉米秧仿佛是同學們在向老師致以崇高的敬禮。我問群山,群山回蕩著兒時的歡笑聲。我問桑干河,桑干河好似唱著老師曾經教給我們的歌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在人生成長的路上,還有許多像范老師這樣的好老師,他們如辛勤的園丁,在潤物細無聲中塑造著我們的性格和未來。
師恩難忘。多少次夢到兒時熟悉的課堂,多少次回想老師帶我們朗讀《春姑娘》,多少次回想老師耐心講解的道理,多少次回想老師給予我們的贊許的目光……無論我們后來走到哪里,師恩永遠銘記在心上。
(作者桑農,選自《中國文化報》2019年9月5日,有刪改)
賞析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币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無窮的。而作為學生,面對著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勤勤懇懇育人的老師,更應長存一份感恩之心,聆聽老師的教誨,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