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安起氏源出自西域少數民族,略有三支﹕
一、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漢靈帝時安息國(伊朗東北部)太子安清,潛心佛學,來到當時的京都洛陽定居,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時又有安息世子來到中國定居,亦為安氏。
二、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安遲”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后,定居中原,代為漢姓安氏。
三、為“昭武九姓”之一。安國故址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一帶。一度歸唐朝管轄,唐高帝永徽年間歸附中原,后為安氏。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安姓很少為人所知。進入東漢以后,安姓主要活動在中原和河西走廊地區(qū)。唐朝是安姓發(fā)展比較快的時期,但因安祿山之亂,河南一帶的安姓改了其他姓氏,人口有所減少。宋朝時期,安姓大約有1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占全國安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其次分布于陜西、山東、廣西、甘肅、浙江、福建。全國形成了以四川I和豫、冀、晉為中心的安姓聚集區(qū)。明朝時期,安姓人口急劇減少,大約有8萬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貴州和山西兩省,約占全國安姓人口的40%。貴州為安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蘇、四川、陜西、山東、河南。宋、元、明期間,安姓人口減少很多,其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南和東南遷移。全國形成以川貴、晉冀豫為中心的安姓聚集地。
歷史名人
安期生:瑯琊人,相傳曾跟從河上丈人學仙術,常在海上賣藥,當時人稱他為“千歲翁”。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太子。
安同:曹魏時遼東人,在官明察,長于校練,家法修整,時人贊其有濟世之才。
安金藏:唐代長安(今陜西省西安)人,為太常寺樂工。
安民:宋朝陜西長安人,是個有名的石工,當時著名的石碑都出自他的刀筆。
安大嵬:明代云夢(今屬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學好古,精緯候。
安維峻:甘肅省秦安人,著有《四書講義》《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