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qū)的石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一,其書院文化在璀璨的中華歷史文化中是不可磨滅的,是一種極為珍貴的文化資源。近日,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前往石鼓書院開展了一次研學(xué)旅行。
據(jù)資料記載,石鼓書院歷史悠久,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石鼓書院曾被宋朝皇帝兩度“賜額”,成為當(dāng)時與睢陽、岳麓、白鹿洞齊名的全國著名四大書院之首。書院曾在1944年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被日軍破壞,新時期衡陽市政府重修了石鼓書院,千年書院再次煥發(fā)生機。
石鼓書院由石鼓書院廣場、石鼓書院公園組成。我們的參觀從石鼓廣場開始,一入廣場,就能看見一本2.4米長、1.8米寬的巨型石書,上面鐫刻著理學(xué)大師朱熹在此講學(xué)所作的《石鼓書院記》的一段。在其后有一山、二水、七賢,一山是指石鼓書院所座落的石鼓山,二水指環(huán)繞石鼓的蒸水和湘江,七賢指的是后任山長李士真與韓愈、周敦頤、李寬、朱熹、張拭、黃干同祀石鼓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在石鼓廣場上有其銅塑雕像,在紅楓、桂花等名貴樹木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儒雅和莊重。
廣場后面,則是石鼓書院公園,即石鼓書院。我所看到的石鼓書院白墻黛瓦,莊重典雅,景色秀麗,首先看到的是禹碑亭,一塊青石大碑,就是禹王碑了,它是一種奇特的古篆文,學(xué)者大多認為這是商周或商周以前的文字。
其后為武侯祠,為紀念諸葛亮而建,我看著這武侯祠,心中不免有諸多感慨,想諸葛亮當(dāng)年英姿勃發(fā),屢建奇功,真是經(jīng)世奇才。
祠堂后,大觀樓躍入眼簾,大觀樓內(nèi),一眼可以見到書院七賢畫像依次排列,正是這群文人雅士的貢獻才有了今天的石鼓書院,大觀樓內(nèi)放置著各地名人為其做的詩詞和書畫。參觀完大觀樓,就是合江亭。唐永貞元年(805),韓愈途經(jīng)衡州,曾登亭覽勝,留下千古絕句,我看著這里面雕刻的詩句,想象當(dāng)年詩人們在此飲酒賦詩,是多么豪放的場景啊!
最后便是朱陵洞。人們贊美朱陵洞,不因虛元縹緲的仙道,只因蔚然大觀的詩詞,“朱陵洞內(nèi)詩千百”,它以詩詞名冠三湘,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在此乘興吟詩,常常把詩詞刻在巖洞石壁內(nèi)外,被湘水所陶醉的杜甫、韓愈、張籍、呂溫、杜荀鶴、范成大、文天祥等文人名士,都用詩抒發(fā)他們的情懷,“洞里瑤光應(yīng)不夜,步虛人入水晶宮”,這是多么美麗的風(fēng)光??!
參觀完石鼓書院,我很感慨,“石鼓書院大講壇”首期開講邀請了知名學(xué)者余秋雨教授,他在講座中說,“衡陽本身很高貴”“這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我羨慕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不管世界上哪一個人來到衡陽,來到石鼓書院身邊,首先要有敬畏之心?!贝髱煹脑捈て鹆撕怅柸说淖院栏?,也激起了我們重塑文化名城的信心。
石鼓書院長達千余年的歷史是書院文化的見證,它與湖湘文化一脈傳承,是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她曾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抱負、有個性的人才,鑄就了衡陽地區(qū)的靈魂魅力。石鼓書院曾經(jīng)輝煌過,但我堅信,我們新時期的衡陽人,一定能為書院演奏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