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學生探尋詩歌中的符碼,在陳琴老師“授之以漁”的《絕句》執(zhí)教中,我們或許能覓得一二。
格式符碼。整齊的句式是詩歌特殊的格式符碼,是其他任何文字形式無法比擬的。特別是格律詩,它的句式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
詩中文字的完美對仗,也是格律詩特殊的格式符碼之一。如《絕句》中的“黃鸝”對“白鷺”、“翠柳”對“青天”等,對仗十分工整。
聲韻符碼。詩歌講究平仄及押韻規(guī)則,平仄關系基本可以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guī)則。如《絕句》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都十分分明,而第一、三、五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論。除此之外,還有同句相間,同聯相對,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出句相粘,等等。押韻主要看詩歌偶數句的末尾字,如《絕句》中的“天”字與“船”字,它們就是押“先”韻。
文化符碼。詩歌中大多有寓意深刻的典故或者隱喻。如《絕句》中的“青天”“西嶺”“東吳”等,每一個詞語都“辭出有典”。
以“西嶺”為例。當時正逢唐朝鼎盛時期,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杜甫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嶺山上的積雪,以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表達的意境更為深遠。同時,杜甫少年時就懷有報國之志,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遏之后,終于有了重展的機會,多年的戰(zhàn)亂也得以平定。所以,這種頑雪消融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意象符碼。詩歌中的動、靜、色彩、詞性及空間轉換的手法,是詩歌“特有的鏡頭”拍攝出的意象符碼。
如《絕句》,杜甫首先把鏡頭對準近景,映入眼簾的是近處翠柳及藏于柳梢的黃鸝。然后,把鏡頭拉向高遠的天空,看到了蒼穹中一行行展翅翱翔的白鷺。緊接著,鏡頭發(fā)生變化,從青天白鷺切換至近窗遠景,從窗上的殘雪看向遠處西嶺的千秋之雪。最后,把鏡頭拉近至門口停泊的船只,雖是近景,我們卻仿佛看到了古代戰(zhàn)火紛飛的“東吳”,叱咤風云的孫權……文字成畫,成就了詩歌特有的意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