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是第一個國家層面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系統(tǒng)性文件。8月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對該《意見》進行了解讀。
上課時間不得超過20:30
教育部基教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意見》堅決禁止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lián)合招生,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剪斷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招生的關系。
師資方面,《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必須具有相應教師資格等基本要求。
上課場所和時間方面,《意見》提出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業(yè)。
不得一次性收取超3個月費用
培訓內容方面,《意見》明確,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國家課程標準,進度不得超過所在地中小學同期進度;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布。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
同時,《意見》要求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不得在公示的項目和標準外收取其他費用。
《意見》強調,對“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要堅決查處并追究有關校長和教師的責任;對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等行為要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已整改4.5萬家培訓機構
為督促文件落實,呂玉剛說,今年10月將再次開展全國范圍的專項督查,確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訓機構的整改工作。
據呂玉剛表示,上半年各省均已出臺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摸排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fā)現問題25.9萬家,按照邊摸排邊治理的原則已整改4.5萬家。
據《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