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我小時候很蠢,當別人都想當然地知道時間和空間是何物的時候,我卻傻傻地不知道時間、空間是什么,我就一直想什么是時間、什么是空間”。對這些看起來“很傻和很天真”的問題的思考,終使愛因斯坦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讓學生小時候的學習“很傻很天真”,這是南宋教育家朱熹治學的特色,也是一些西方國家在文化教育中所重視的。西方小學教育并沒有給小孩太多的知識灌輸,而是教會學生看事之道、處世之道。他們的小學老師,其作用就是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書本外的世界,讓他們學會欣賞書本外的一切,追問它們存在的道理,努力培養(yǎng)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不同感知。
他們的小學教育,給孩子的作業(yè)一般沒有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小孩思考一些身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傻傻”的問題,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思考和推究這些“傻傻”的問題,讓他們看到這個世界的有趣。這個世界有趣,才能引導孩子們大膽地對這個世界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想象?!昂苌岛芴煺妗钡娜耍庞锌赡芸吹竭@個世界的真實。
讓孩子們從小保持一顆童心看待他們的世界,鼓勵他們思考一些“傻傻”的問題,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思維的起點。童真往往會對這個世界進行全新的解讀,朱熹如此,愛因斯坦如此。過早抹掉孩子們的童真,有可能毀掉一個未來真正的天才。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