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積淀而形成的一種價值體系。文化立校是從學校文化出發(fā),確立學校發(fā)展的共同愿景,并按共同愿景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和方案,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以此來助推學校治理。
益陽市海棠學校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展開探索,彰顯了其獨特的個性魅力和不一樣的辦學水平。
一、物質文化建設營造愉悅學習氛圍
物質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顯性文化,是必要的物質條件。益陽市海棠學校布局合理的教學樓、窗明幾凈的教室、種類繁多的花草、溫暖貼心的宣傳標語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的各個區(qū)域似乎都會說話,給人一種幽雅、寧靜、親切的感覺。學校的建筑分別以德方軒、至靜樓、學聚樓、問辯樓、淳和樓、博雅樓命名,校園大道旁矗立著古代名人的仿銅像,校墻上的大型懸浮“至靜賦”以及雕梁畫棟展翅欲飛的涵泳亭等,無不彰顯其獨特的校園文化。這不僅會使孩子們逐漸喜歡上學校,更會讓孩子們不知不覺融入到學校價值體系中,增加對學校的認同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精神文化建設熔鑄學校文化靈魂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學校的靈魂。一所有生命力的學校,真正能長盛不衰的原因不在于物質空間與資產(chǎn),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它的教育本身,是否有一種精神文化存在于師生的腦海與心靈之中。一旦師生、家長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與目標追求,凝心聚力,學校管理自然井然有序。益陽市海棠學校的精神文化核心是“至靜教育”,它包含至靜理念、至靜課程、至靜課堂、至靜論壇等,由此形成學校獨有的至靜文化。海棠師生在共同的目標愿景下,學校行政靜心辦教育,老師靜心鉆研教學,學生上課靜悟靜思,學校呈現(xiàn)出蒸蒸日上的氣象。
三、行為文化建設彰顯師生獨特個性
行為文化包括校園內人們的日常言行。課堂內通過教學活動、文體活動、主題班會等,將學校精神文化外顯出來;課堂外通過道德大講堂、陽光課堂、社團活動等,展現(xiàn)學生不同興趣愛好和獨特個性,陶冶其情操。學校注重教師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每個學期都要對“四大系列”教師進行表彰,即“職業(yè)操守之最美教師”“兩學一做之黨員模范”“德育陣地之優(yōu)秀班主任”“創(chuàng)文愛衛(wèi)之道德模范”,把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事例通過學校微官網(wǎng)、宣傳欄進行廣泛宣傳,讓老師們學有模范、趕有目標。同時,學校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如長期進行校園之星的評選,包括學習之星、文明之星、文體之星、義工之星,讓孩子們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成為校園里的明星。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因為喜歡所以投入,學生課內學知識、長才干,課外煉身體、陶冶情操,學校治理可“無為而治”。
四、制度文化建設助推學校高效治理
制度文化是指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以及師生的價值觀、行為理念在內的精神成果,是學校教育治理思想、體制、運行機制及模式的凝結。
益陽市海棠學校制定出的教師積分管理考核辦法,以制度的形式在職代會通過?!督處煼e分管理考核辦法》以分值來衡量教職工的工作常規(guī)與工作績效,為“334”積分管理教師考核模式,分別對老師們的工作量(占30%)、工作業(yè)績(占30%)和教育教學常規(guī)情況(占40%)三項實施積分考核。此積分考核辦法堅持民主、公正、客觀性原則,堅持重實績、講實效原則,堅持定性、定量相結合原則,堅持自我評價與管理的原則。通過分級、分類考核,量化積分、定性評比等多種方式,對教職工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以分值形式計入教師個人業(yè)務檔案,積分終身有效,是教師績效工資、崗位聘用、晉級與評優(yōu)評先等各個方面的重要依據(jù)。倡導與完善師生積分管理評價新制度,使學校管理有了靈魂,使全體師生呈現(xiàn)出一種團結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tài)。
“馳思于千里,不若跬步之必至”。站在學校事業(yè)發(fā)展新起點上,堅持文化立校,助推學校高效治理,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也是崇高而艱巨的事業(yè)。只要我們承繼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時代精神,堅持真抓實干、馬上就辦的務實作風,就一定能不斷攀上新的高峰,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新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