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沒有把握好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中需要的關鍵“養(yǎng)分”,很可能會耽誤孩子一生。
6歲前,離不開媽媽。該階段,寶寶最需要的是愛和安全感。寶寶哭鬧時,媽媽要及時出現。此外,還應多給孩子一些擁抱、撫摸等肢體接觸,以免他們長大后在社交過程中對肢體接觸恐懼或不知所措。在這一階段,父母對男孩不應過度強調“你是個男子漢不應該哭”,或者要求女孩整潔、愛干凈,應盡量讓其情感自然地宣泄,玩樂自由地施展,以免其長大后情感壓抑或過度強迫。需注意的是,孩子的打扮應符合其性別角色。
6~13歲,渴望同性榜樣。此時他們開始逐漸擺脫戀母、戀父情結的影響,有了性別意識,更多地關注同性身上應該具備的元素,開始嘗試成為男孩或女孩。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努力發(fā)揮好自身榜樣示范作用。比如,父親應多跟兒子做運動,培養(yǎng)一些男孩常有的愛好。而媽媽應多陪伴女兒,共同參加孩子感興趣的活動。
14歲到成年,最需要偶像。在這個階段,兒童進入青春期,逆反心理強烈,對性別角色的最后認同是從對偶像的崇拜或愛慕中完成的。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更多地把注意力轉向某一個偶像身上。這個偶像有一些“英雄行為”或異性特質讓他們特別心動,并按照偶像的形象和行為塑造自我。父母在此期間應盡可能為孩子挑選好這個引導者,讓其多接觸有正能量的人物。
(據搜狐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