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女兒去參加一個私立學(xué)校初中部的入學(xué)面試。面試之前,我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對她進行輔導(dǎo)。因為我曾在美國某著名公司工作過多年,被面試過,也面試過很多人,深知美式面試有非常明確的套路。
例如,人家肯定會問娃長大以后想干什么,這種問題主要是看孩子的格局。再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最后一個問題肯定是:“你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們?”這其實是個坑,在你最不設(shè)防的時刻,看出你最關(guān)心什么東西,從而判斷個性以及境界高低。
沒有做過多輔導(dǎo),是因為十一歲的孩子有他們獨特的想法和語言,這是大人無論如何都沒法替他們操刀的。如果用大人的思維給孩子準(zhǔn)備一整套答案,雖然可以保證她通過,但過于主流和模式化的回答不能體現(xiàn)跟年齡段相符合的氣質(zhì),反而限制了出彩的程度。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文系畢業(yè)的我從來不輔導(dǎo)孩子作文,也不替孩子修改作文。
孩子面試完之后,還有一個招生官跟父母約談的程序。招生官滿面笑容地跟我分享了女兒的各種“神回應(yīng)”。
“長大以后想干什么?”“我想去月球,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班同學(xué)總是說我胖。在月球上因為失重,人都是漂浮起來的,所以體重就沒關(guān)系了?!保ê冒桑凑瘴业拿嬖囂茁氛?,這個回答體現(xiàn)了對未知世界的強烈好奇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個問題:“你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娃只提了一個問題:“你們這里吃得好嗎?”(多么率真啊,有個性。)據(jù)說招生官樂死了,向娃保證在這個學(xué)校她能吃得特別好。
(摘自《深圳商報》曲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