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人們熟知的中醫(yī)術語,現(xiàn)推薦幾個驗方,幫助對癥下藥,精準祛火。
心火旺 竹葉燈心草茶
當心臟有火時,常見癥狀有心煩急躁、失眠,口舌生瘡或潰瘍,面赤口渴,出汗多,小便短赤等。
心火實證的患者可喝竹葉燈心草代茶,具體為:取新鮮竹葉20~30克、燈心草5~10克,每天煎水代茶飲用。連續(xù)飲用3天,觀察效果,如好轉,可暫停飲用。
脾胃熱 橘皮竹茹茶
脾胃濕熱的常見癥狀有身重困倦、惡心泛酸、渴不欲飲、不思飲食、脘滿腹脹、口干口苦或口氣臭穢、大便黏膩不爽、小便發(fā)黃、頭發(fā)油膩、愛長痘等,且身材多顯虛胖,舌紅苔厚膩。推薦喝橘皮竹茹茶:取竹茹15克、橘皮12克,放進紗布袋中,加水煎沸后再煮5分鐘左右,放涼后以茶代飲。橘皮竹茹茶可說是溫膽湯的簡化版,簡單易行,效果良好。但生效后應停服,若飲用時間過長,可能因寒涼過度而損傷脾胃。
肺燥火 蘆根梨汁
當肺火旺盛時,會出現(xiàn)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痰黏難咯、咽喉腫痛,鼻燥甚至流鼻血,以及皮膚皸裂、五心煩熱、大便干結、煩渴引飲、舌紅苔黃等癥狀。介紹一個清肺火的小方子:取蘆根30克、梨1個,把蘆根放進鍋內(nèi)加水煮沸后再煮15分鐘,梨削皮去核切成小塊,放進料理機打汁,把煮好的蘆根水倒進梨汁中即可。
肝濕熱 佛手山楂飲
肝濕熱常見癥狀有脅肋部脹痛灼熱、食欲不振、脘滿腹脹、口苦泛酸、惡心嘔吐,甚至全身發(fā)黃?;颊哌€會出現(xiàn)小便短赤或黃,大便黏滯或無法一泄而快,白帶量多、色黃有臭味,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狀。
肝經(jīng)濕熱的患者可自制佛手山楂飲:取佛手15克、生麥芽15克、生山楂6克、冰糖2粒,共煎代茶飲。全方甘甜清潤,味道可口,是一款老少咸宜的清肝熱特飲。
腎濕熱 茅根荷葉茶
腎濕熱時,常使腎、膀胱、前列腺、胞宮等器官受累,出現(xiàn)浮腫、小便短赤、淋漓不暢、身重疲乏、心慌胸悶、惡心嘔吐、白帶量多色黃、陰腫陰癢、遺精頻繁、睡眠差、腰痛、大便黏滯、口干不欲飲、舌黃苔白膩等癥狀。
腎濕熱患者可自制清熱利尿、祛濕消腫的茅根荷葉茶:取茅根20克、荷葉10克,煎水代茶飲用。
該方性偏寒,不宜長期飲用。飲用3~5天后,若浮腫消失、疲勞感緩解、小便色轉正常,可暫停飲用,以免傷胃。(摘自《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