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出生在1852年。當(dāng)時有一位日本畫家正乘船趕路,船行途中,突然發(fā)現(xiàn)一輪紅日在海面上噴薄而出。日本人很崇拜太陽,國旗的圖案都是太陽。畫家看到日出海上,感覺非常神圣,立刻合掌肅立。日本人在神社禮拜都是兩鞠躬,兩拍手,合掌肅立。畫家認(rèn)為這是某種吉兆,預(yù)示著一定會有好事發(fā)生,隨即憑借記憶將這個情景畫了下來。
果然,1852年11月3日下午1點,孝明天皇的皇子降生了。皇子的出生讓所有日本人深受鼓舞,京都的老百姓們甚至煮上了紅米飯,配上紅白年糕,向天皇表示祝賀。孝明天皇兩年前曾經(jīng)生過一個皇子,可惜出生的第二天就夭亡了,所生的公主也只活了三歲。
當(dāng)時天皇在幕府和西方雙重夾攻之下有名無實,皇室非常窮酸,甚至天皇有的時候來了興致要畫畫,卻連宣紙都買不起。
日本朝廷有一個慣例,每年正月初一,天皇要招待公卿一塊兒用餐。在日本料理當(dāng)中有一道主菜是稚雞肉,有一年,天皇實在是太窮了,根本拿不出錢來買稚雞,就把豆腐烤了,抹上味噌,打扮成稚雞肉的模樣招待公卿。這跟現(xiàn)在咱們流行的素食葷做的方式有點兒類似,雞鴨魚肉都是拿豆腐、菌類來做,也許這項發(fā)明的專利權(quán)屬于日本天皇?今天的素食葷做都能賣個坑爹價,天皇這么做倒不是為了賣錢,而是因為實在太窮,買不起肉。
有一位大名(日本古時封建領(lǐng)主稱呼)聽說了這件事之后,覺得天皇太可憐了:“我們家皇上天天吃素,這也不像話??!”于是派人送給天皇一些鹽腌的鯉魚。天皇吃了一口鯉魚之后,驚嘆:“哎呀,天下竟然有這么好吃的食物!”吃完之后,他指著剩下的魚骨頭,交代下人:“這魚骨頭不能扔啊,明天拿這個用開水泡飯吃?!?/p>
天皇都窮成這樣,手底下忠于天皇的公卿大臣們的情況更為糟糕。有的人去教和歌,教書道,有的人在空白的扇子上畫畫,等等,反正都有第二職業(yè),換些錢糧,補貼家用。
內(nèi)大臣三條實萬在家里種植梨樹,每年將成熟的梨子賣給果商。后來成為明治維新大功臣之一的巖倉具視,甚至把家里的一部分房間租出去開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