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間,總會有一些東西讓你難以看透、讀懂,可也有些東西,就像經(jīng)書中某一句富有深奧哲理的話一般,當(dāng)你再次吟誦琢磨它的時候,就會豁然開朗了,那種滋味,就像是在參禪悟道,對我而言,那難以琢磨的,就是詩詞。
七年前
媽媽,我背過這首詩了,你聽:“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稚嫩的童聲,雀躍地背誦著那朗朗上口的詩句?!白x懂了嗎?”媽媽問著童年的我,眼角和嘴邊都帶著一絲溫柔的笑意。我搖了搖頭,媽媽就笑著給我講詩里的故事,講詩人的生平,我聽著,聽著,故事終于以我的一知半解告終了。那一夜,我夢到了那一樹清雅的梅,那一片片嬌柔勝綾羅的花瓣上,染了一縷縷淡淡的墨色,像是籠罩了一層煙,樹下,是那個一身素服,奮筆疾書的人。
三年前
我在方格紙上寫下“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寫下“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寫下“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澳憧?,你這個‘橘子洲頭’的‘橘’寫錯了,是‘橘’不是‘桔’,就算不會寫,也不能隨意替換,知道嗎?”媽媽對我說。“可是,古人也有用通假字的呀,這可是我們老師說的!”我急忙爭辯道?!肮艜r候的消息不易傳達,也有一些沒造出來的字,現(xiàn)在可就不一樣了,快改吧?!蹦且煌?,媽媽讓我明白了,要尊重文化,尊重文學(xué)的作者,更要尊重歷史,這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的魂。
三個月前
我輕唱著“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百無聊賴地翻著一本古詩集,漸漸地,被那些或驚艷華美,或大氣磅礴的詩深深吸引了。透過那一張張薄如蟬翼的紙頁,感受美妙文字發(fā)出的耀眼光芒,我與五柳先生一起在東籬下采菊,與詩仙太白一同于月下豪飲,與東坡一道吟詩,同李清照攀談,和龔自珍一起望天感嘆。我在詩詞的世界里流連,卿似老友,詩如故人。
蔣勛說過,“詩很像一顆珍珠”,我要說詩詞不僅僅如珠如玉,還像一杯清茶,世間萬千甘苦悲歡,皆融于杯中,一盞入喉,慰藉心靈。讀懂了詩詞,就讀懂了文化,讀懂了詩人的心境,就讀懂了歷史。
詩詞,這一次,我讀懂了你。
指導(dǎo)教師 于 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