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加入開元路小學教師隊伍已經(jīng)三年,這三年來有成長也有困惑,想要真正上好一堂音樂課,依然面臨著許多實際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利用假期閱讀了《給音樂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作者是山東省威海市塔山小學音樂教師王艷芳。
中規(guī)中矩的裝幀設計,乏善可陳的小案例……翻開這本書讀了幾頁后,我就想束之高閣,但看到序言作者介紹,我又被深深地震撼,作序者是“2010年度山東教育十大新聞人物”!能給一位普通音樂教師作序,這本書或許有它的可讀之處?抱著好奇的態(tài)度,我認真閱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共分五輯,分別是暢享音樂、課堂管理、德育滲透、名曲賞析、音樂活動。書中記載了70個教學案例,詳細記錄了一位從教二十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
一、課堂管理——一切行動聽音樂
對新手教師來講,課堂管理令人頭疼。常規(guī)教學工作中,除了上課的問好歌和下課的再見歌,其余的課堂管理都是口頭傳達,不能達到很好的記憶效果。王艷芳通過十幾個教學案例進行分析,運用“一切行動聽音樂”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除了上課的問好歌、下課的再見歌,甚至起立、坐下、安靜、拿起課本與放下課本等,都用音樂來表達,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秀時還會送給他一首《棒棒歌》。這種用音樂來提示學生的方法新穎有效,能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和喜愛。動靜交替,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情緒又能得以放松,有助于后續(xù)學習的開展。
書中對王艷芳日常教學案例進行了編輯,涵蓋德育培養(yǎng)、課程資源拓展、音樂課堂管理等方面。每個案例配上簡短的文字分析,引人入勝。上海的陳璞老師點評此書時稱贊道:這是一種敘事研究的方法,屬于“質(zhì)”的研究,也是一線音樂教師比較容易入手的研究途徑。這樣的研究,從單個的案例來看,本身的價值與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推動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像王艷芳這樣,在堅持中跋涉,在快樂中探索,“量變”最終能引起“質(zhì)變”。
二、享受“嘰嘰喳喳”的幸福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說:“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誰就愿意從事教育工作,而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已經(jīng)愛得入迷,誰就能獲得自己職業(yè)的幸福?!蓖跗G芳就是這樣一個享受著“嘰嘰喳喳的幸?!钡娜?。她的人就如她的書一樣,清澈透明,她在享受著“嘰嘰喳喳的幸?!钡耐瑫r,用心寫下這本書,讓我們也感受到同樣“嘰嘰喳喳”的幸福。
正如王艷芳所說:“教育是用心的事業(yè),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只要我們能夠真正地把愛心奉獻給所有的學生,用真愛小心地呵護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真正地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珍惜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就一定會感受到教育的樂趣,體驗到教育的幸福?!蓖跗G芳不僅是用歌喉,更是用心靈吟唱了一曲動聽的教育之歌、生活之歌。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被王老師和她學生的故事所感染,她邊走邊唱,努力不息,探索不止。這是一種與學生的心靈互動,是我們對生命自由的吟唱。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蓖跗G芳雖然只是一名音樂教師,但她非常關心學生的心靈成長,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爸挥凶约鹤龊昧耍趴哨A得學生的信賴,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讓學生喜歡我。”這就是王艷芳對教育情懷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