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陪孩子玩耍時,充當著各種各樣的角色。
大部分家長能夠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接受能力,較好地陪孩子玩耍。而有時也會略微提高游戲的難度,使孩子面臨小小的挑戰(zhàn),讓孩子學習不曾了解的全新游戲方法。
例如,搭積木??梢韵葦[一層積木,再一點點嘗試搭兩層,甚至更高一些。要注意的是,應逐步提高游戲的難度,讓孩子對這種游戲依然保持足夠的興趣。如果游戲的難度跨度過大,孩子可能會感到不安,很快對游戲失去興趣,甚至會產生挫敗感、不安感、恥辱感或自卑感。因此,在陪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中,要始終留意觀察孩子的情緒,根據(jù)孩子的接受能力,選擇適合他們的游戲。
孩子在和同伴玩耍時,經常會發(fā)生打鬧現(xiàn)象,相互出手、鬧別扭、發(fā)脾氣或哭鼻子。意見不合,觀點不一致,產生矛盾很正常。但年幼的孩子還沒有掌握獨立解決矛盾的社會能力,因為孩子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感受和表達情緒的。
嚴重時,孩子們會任性地出手打人或上前咬一口,甚至亂丟東西,很容易傷到對方。例如,兩個孩子想要玩同一個玩具,發(fā)生矛盾而吵架,這時就需要父母或老師及時介入,引導孩子們一起分享玩具,友好地進行游戲;也可以建議他們按順序一個一個玩,從中扮演仲裁者的角色。
引導孩子按照規(guī)則進行游戲,當孩子違背游戲規(guī)則時,就要適時對其加以“制裁”。不過,這時應注意不要傷及孩子的情緒,努力做到呵護兼引導。
當孩子在情緒上表現(xiàn)得激動時,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認同和包容,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并尋找解決方法。這也是家長在陪伴孩子玩耍時需要充當?shù)慕巧?。接受過情緒管理訓練的孩子通常不具備明顯的攻擊性,不沖動,社會適應能力也很強,和同伴們能友好相處。
父母想要充當好上述角色,首先就要和孩子形成良好、穩(wěn)定的紐帶關系和建立相互信任感。父母和子女之間形成怎樣的關系,對孩子將來的學業(yè),以及走向社會時形成良好的世界觀與關系網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關系穩(wěn)定,雙方具有良好的信賴感時,孩子和同伴及其他人也更容易形成穩(wěn)定且良好的關系。孩子和媽媽能夠形成良好穩(wěn)定的紐帶關系,那孩子對于周圍環(huán)境也會表現(xiàn)出更積極的探索傾向,也會更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并和同伴們形成良好的關系。
孩子在面臨情緒波動時采取何種行為,大多是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學到的。夫妻關系和諧圓滿,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矛盾,那孩子在面臨矛盾時也會采用對話的方式來解決。相反,如果父母在鬧矛盾時,互相冷戰(zhàn)、不理睬、氣急敗壞,甚至使用暴力,那孩子在生氣和面臨矛盾時,也會按照他看到的方式來試圖解決問題;或者極端地走向反面,變得膽小瑟縮,恐懼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