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十年”北平城
電影《邪不壓正》講述了北洋年間,北京以北,習武少年李天然(彭于晏飾)目睹師兄朱潛龍(廖凡飾)勾結(jié)日本特務山本一郎,殺害師父全家,并最終替師父報仇的故事。
《邪不壓正》影片中流溢著極其濃烈的荷爾蒙氣息,相比之下,《俠隱》這部小說則要深沉安靜得多。
張北海是把李天然作為最后一代“武俠”來寫的,也是把1937年的北平當成遺像來畫的。小說里,前朝武人藍青峰(姜文飾)說:“我都不敢相信今天還有你們這種人……你大概是最后一批了?!比哲娺M城后,美國記者羅便丞甚至直接大段大段(替作者本人)發(fā)出感慨:“這迷人的古都,還有她所代表的一切……那無所不在的悠久傳統(tǒng),那無所不在的精美文化,那無所不在的生活方式……這一切一切,就要永遠消失了?!薄皶r代變了”這四個字,在小說里不知道出現(xiàn)了多少次:“俠”的倫理道德、行為方式、生存空間,注定要在強大的現(xiàn)代社會規(guī)則面前被徹底碾碎消失。
此岸彼岸,戰(zhàn)爭和平
1948年,張北海隨母親撤往臺灣。生命的頭二十幾年,張北海印象里除了吃,就是逃。日本入侵,他先從北方逃去重慶,之后,全家逃到臺灣。去美國,張北海認為也是在逃,逃臺灣的白色恐怖。
張北海先在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獲得比較文學碩士學位,讀了一段博士課程后放棄,在花店、加油站等地方打零工。他在洛杉磯生活約十年,成了家,生了孩子,生活清苦卻愜意。
1971年,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聯(lián)合國一時缺英漢翻譯。聯(lián)合國在中國大陸以外的7座城市公開招考翻譯人才。張北海通過應聘考試,變成聯(lián)合國永久雇員。
張北海頭一次回到大陸是1974年,前后待了一個半月。后來,張北海時常回國。他在各處尋訪舊日留痕。張北海認為,北京的靈魂存在于類似的日常小事中:“從胡同,從小戶人家,早晨去買菜,外面等著的洋車,隆福寺,雍和宮的磕頭燒香的,一點一點;然后再加上各種風味的小吃,人們的生活……”
張北海花了6年時間寫《俠隱》,他用文字描摹了一遍北京的靈魂,事無巨細。
(摘自《北京青年報》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