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哲華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對人文素質的關注,舞蹈教育作為非主流的教育文化,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而通過禮儀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在形體、談吐、思維和人文素質方面得到較大發(fā)展,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深入探討禮儀在舞蹈教育中的意義和舞蹈禮儀在教育中的具體應用辦法,這是當代教育發(fā)展下所必須實現的。
關鍵詞:舞蹈教學 社交禮儀 藝術情操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6-0112-02
為了使學生在學校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各類教育課程的開設都在逐漸向教育改革靠攏。舞蹈課程的加入,使得熱愛舞蹈的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正規(guī)的舞蹈教育,舞蹈禮儀使得舞蹈不再是只作為興趣才可以學習的。本文對舞蹈禮儀在教學中的意義、其所帶的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對比
(一)國內現狀
我國舞蹈教育偏興趣化,在許多學校,對于舞蹈教學都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而少部分的學校,在舞蹈教學上偏向于理論化、概念化,對舞蹈教學課程的延展性小,單一的課程沒有與實際教學結合在一起,導致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不足,影響學生往后的學習發(fā)展與自我提高,而這礙于大教育范圍,實踐條件的限制、學校對于舞蹈教學的不重視。由此以往,舞蹈教學,就很難在我國得到實際發(fā)展。在近幾年,中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各大院校對于舞蹈教育也不斷重視起來,眾多舞蹈課程的開設、對舞蹈教育的研究等,這些問題的發(fā)展較快,從而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例如老師對于舞蹈教學的目的不夠明確,專業(yè)素養(yǎng)不夠高。許多學校為了隨大流,盲目的開設舞蹈課程,對舞蹈教學在眾多學科中的定義模糊。學生對于為什么學習舞蹈?對于學習舞蹈的理解層面,還停留在保持形體、提升氣質等表象上,對舞蹈的理解都缺乏了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難以將身體、體型、外在形象與傳統(tǒng)的舞蹈情感、精神文化融合到一起,這些問題都是實際存在的。這樣,我國的舞蹈教學在層次和深度方面,得不到更大的延伸,難以培養(yǎng)出更多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舞蹈教育的延展度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傳統(tǒng)舞蹈文化的傳承。
(二)國外現狀
在國外,學生對于學習舞蹈的初衷,與中國相比,國內家長是為了迎合市場而培養(yǎng)孩子氣質,國外家長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氣息。雖然這兩者表面上沒有什么不同,但前者是為了外在形體的修煉,后者是內在與外在的兼修與培養(yǎng)。外在的形體氣質,同時又要求內在的美德,在這一點上,我國的德、智、體、美四個方面,在舞蹈教育目的性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就是心靈美德。從學生本身的出發(fā)點來看,我國在摸索孩子的興趣時,走了許多彎路,家長讓孩子接觸各類興趣科目,到最終,許多孩子還是難以發(fā)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國外家長尊重孩子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學習并能投入精力的是什么。很大程度上,這與國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在教學風格上,國外對于畢業(yè)晚會上的舞蹈、禮儀是非常重視的,這在許多國外電影,例如歌舞青春中都有體現,為了畢業(yè)晚會,學生自主鍛煉,而我國,雖說也有許多學校進行畢業(yè)晚會,但其一,舞會形式簡陋單一,創(chuàng)造的氛圍使學生失去興趣;其二,學生在小的時候沒有接觸過類似的教育,遇到實際狀況只會更加羞澀靦腆。我國教師首先不是專業(yè)舞蹈出身,其次受到了大環(huán)境下家長、媒體的限制,難以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改變教學思維,明確教學目的,才能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藝術發(fā)展空間。
二、禮儀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用禮儀來規(guī)范舞蹈形體,是現實需要
在我國,我們作為社會的獨立個體,社交在所難免,一個人的外在穿著、身體姿態(tài)都將影響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第一印象。在社會上,我們只與小部分的人產生深入交流,與大部分的人只有一面之交,那么如何在這一面之交的時間內,盡可能提升自己的最大價值,這也是學習舞蹈的最初目的。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用具體的禮儀規(guī)范來鍛煉一個人的身體姿態(tài),使其的禮儀由具體走向抽象,使對象在社會生活中,對人對事都能以禮相待。在人與人在短時間的交流中,給人良好感受,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外在形象、禮儀的規(guī)范在社交中的重要性。
(二)發(fā)揚傳統(tǒng)舞蹈禮儀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就作為禮儀之邦,受到全世界的尊崇,而舞蹈作為最開始的藝術傳播方式,中國舞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和人文文化的不斷推進,一些民族獨特的舞蹈形式與文化,多少都有些被人遺忘,但在教育的改革下,舞蹈教育漸漸走入人們視野。在中國,舞蹈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它所體現的是歷史藝術的發(fā)展,把禮儀與舞蹈結合,一頁頁的歷史篇章被重新翻開。在課堂上,單一的舞蹈教學不能給學生更高的理解層次,只有概念與實踐相結合,將禮儀融入到舞蹈中,才能實現舞蹈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舞蹈文化的篇章,將由新一代年輕人書寫,由此,逐漸傳承屬于中國的傳統(tǒng)舞蹈文化。
三、禮儀在舞蹈教育中的實施難度與應用方法
(一)舞蹈教學種類單一,使禮儀在其中應用價值不高
首先,雖然許多學校,對于舞蹈教學開始重視,但實際的舞蹈課程設置并不完善,為了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培養(yǎng)學生藝術情操,隨大流的開設舞蹈課程,但課程的種類單一化,難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可能結果會與其相悖。例如一些院校,對舞蹈的教學停留在基礎知識技能等傳授,舞蹈課程的種類單一,往往只有一門,這樣將使學生難以在舞蹈中收獲內在禮儀文化,得到相應的藝術情操的提升。其次,老師舞蹈水平參差不齊,專業(yè)素養(yǎng)不夠高,在舞蹈課程的教學中,對于一些基礎訓練姿勢了解不夠,從而使學生的身體受到傷害,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學習舞蹈過程中,造成難以修復的身體損傷。
以上情況都阻礙了禮儀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首先,為了使禮儀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我們強調,在幼兒、小學時期,從小抓穩(wěn)學生身體素質、舞蹈基礎,使中、高中乃至大學舞蹈課程的設置,不再拘泥于單一的課種,而是向著多樣化前進。由此禮儀能在眾多課程種類中,引導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yǎng),達到內在和外在的統(tǒng)一。其次,學校對于教師的把關,要求必須嚴格,提高標準,關注老師的專業(yè)水平素養(yǎng),這也是為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藝術修養(yǎng)所必須做的。
(二)媒體與家長阻礙了舞蹈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
在信息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下,媒體與眾多app都在影響大眾的審美與思想,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知識的獲取僅僅受限于媒體所帶來的信息,由此可見,媒體對于社會發(fā)展的影響范圍。許多學校,為了迎合大時代發(fā)展下的教育標準,盲目建立舞蹈教育課程,而創(chuàng)新的方法也屢屢受到媒體質疑。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校對教育的創(chuàng)新,所以大部分學校選擇按部就班,這也是最保險的教育方法。其次,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寵溺,導致學生在舞蹈課上難以吃苦,不愿意訓練,而所有與舞蹈相關的基礎訓練,都是為了有難度的動作得以更好地展現,俗話說得好,“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一味的逃避,舞蹈教育的改革將難以進步。
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進步。首先,學校對于媒體的聲音,適當傾聽,根據學校的實際需要來做出適當調整,不能因為媒體的質疑,就不去作出突破。對于創(chuàng)新的方法要專業(yè)化、有說服力,要經得起考就,對于創(chuàng)新方法的實施,不能倉促,要經過專業(yè)老師和學校領導的不斷討論、商議得出,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給予適應的創(chuàng)新對策。其次,家長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從小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標,從而進行努力。
四、禮儀在舞蹈教學中的意義
在舞蹈教學中,禮儀的應用是對孩子全面發(fā)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學生通過禮儀學習舞蹈,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打造良好的身體體態(tài),從而對學生的心靈世界、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方面都進行提高。而眾多的舞蹈類型,能提高學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優(yōu)雅氣質。舞蹈多種多樣,例如街舞、中國舞、交際舞等,這些展現了學生的熱情、個性、優(yōu)雅,從而提高了禮儀在舞蹈中的價值,使學生感知舞蹈的力度,尤其在集體舞的訓練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交流能力,展現了不一樣的文化風采。對于社會發(fā)展來說,舞蹈體現的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綜合文化,禮儀的教學,使中國傳統(tǒng)舞蹈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與發(fā)揚。
五、結語
在教育的再發(fā)展中,人們對物質的需求與文化的需求,逐漸達到平衡。而藝術作為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方面,通過禮儀舞蹈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傳承優(yōu)秀的舞蹈文化,對于學生和社會都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兵.關于禮儀在舞蹈中教育意義的思考[J].四川戲劇,2015,(12):175-177.
[2]王曉茹.舞蹈教育的“成人”價值[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3]王昕.功修、祭儀、節(jié)慶中旋跳的舞蹈[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張樂樂.論舞蹈美育與“整體教育”[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