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蘭州市區(qū)的一些地方,抬頭就能看見黃河北面的一座山峰。這座山并不是特別高,但能同黃河南面皋蘭山相比的山也只有它了。這座山就是九州臺。
九州臺是一座典型的黃土峁階地高山,西起安寧,東接城關(guān),海拔2067米,山頂是一個平臺,呈長條形。過去這里人跡罕至,還曾經(jīng)是動力傘飛行愛好者的活動場地。
九州臺雖然感覺很大,但是實際上那里的平臺面積比較小。這幾年,為了讓游客能夠更好地看到蘭州市區(qū)的景觀,人們在這里修建了一處觀景臺。
每年夏天,許多游客都會慕名登上九州臺,站在觀景臺上,只見黃河穿蘭州而過,市區(qū)內(nèi)遍布高樓大廈,一些地方綠樹成蔭。遠處,蘭州文廟、文溯閣、大大小小的山莊就在山下……
傳說九州臺的來歷與大禹治水有關(guān)。說到禹,我們就要先說一下夏?!度纸?jīng)》中說:“夏傳子,家天下?!痹诰嘟翊蠹s4100年前,禹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位置傳給了啟,夏王朝自此開始。這個年代和黃河上游的齊家文化出現(xiàn)時間大體一致。對于齊家文化,有一些專家認為,其就是夏部落的文化。
大禹和他父親以善于治水而聞名。不過兩人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樣。禹為了治水,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按《尚書·禹貢》記載,大禹不僅疏通過黃河,而且也治理了弱水(今張掖地區(qū)的黑河)、渭水(渭河)等河流。
大量的民間傳說認為,大禹出生于西羌。同時,一些歷史資料也佐證了這一點?!妒酚洝ち鶉瓯怼酚涊d:“禹興于西羌?!薄端?jīng)注》有解釋說,禹長于隴西大夏縣?!短接[》記載:“伯禹夏后氏,娰姓也,生于石紐……長于西羌,西羌夷(人)也。”最早的西羌,是生活在賜支河和湟水河、洮河之間的游牧民族?!独ǖ刂尽吩疲骸芭R洮郡即今洮州,亦古西羌之地?!?/p>
在距離蘭州不遠的甘肅臨夏,有一座積石山。傳說那里是大禹曾經(jīng)“導河積石”的地方。
禹以治水而聞名。《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積石,至于龍門……”。有研究者認為:積石就是指小積石山,其系祁連山延伸部分,在臨夏州西界中南段自南而北走向。至今在積石峽等地留有許多大禹導河傳說和文化遺跡,如禹王石、大禹斬蛟崖、駱駝石、天下第一石崖等。在甘肅廣河縣古城村有大禹廟,臨夏縣的北塬三角也有大禹廟、禹王莊,積石山也發(fā)現(xiàn)了大禹廟等。這些遺跡遺存說明,大禹和這塊土地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
《史記·夏本紀》記載,由于禹治水之功,被推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建號“夏后”。禹十余年后東巡時生病,益曾主持國政三年,后來讓位于禹子啟。啟繼承其位,建都于陽城等地,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蘭州境內(nèi)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民間故事,其中關(guān)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有很多。民間故事給我們講述了古人心中的期望,反映了某個特定時期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思路,記載了一個民族過去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
民間傳說,當年大禹“導河積石”路過蘭州,站在這座山上,眺望黃河水情,編制了治水的方案,并在臺上將天下分為九州,故此山被稱為九州臺。
大禹是怎樣到蘭州的呢?這里面有一個故事,原來大禹治理好了龍門的洪水后,就沿著黃河逆流而上,探尋黃河發(fā)生洪水的原因所在。他過河套,走寧夏,不知不覺來到黃河上游的桑園峽峽谷區(qū)。只見這里峽谷相連,黃河水勢異常湍急,大禹一邊探水情一邊往上游走,很快就來到今天的桑園峽口。大禹看到黃河桑園峽入口非常狹窄,大量的洪水不能順利下泄,被迫倒流,形成了壅塞河道的現(xiàn)象,導致今天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七里河區(qū)等地方洪水泛濫,汪洋一片。為了躲避洪水,許多老百姓都爬到了半山腰,人們既要應對滔天洪水,又要防范山上的狼蟲虎豹,生活困苦不堪。為了解除老百姓的苦難,大禹使出了他神奇的力量,用大斧在桑園峽的口上,開辟了一條水道。于是,肆虐的洪水開始逐漸退去,人們的田園漸漸露了出來。
沿著山脊,大禹王來到了九州臺。這個居高臨下的山頂平臺成為眺望洪水水情的好地方,于是大禹在九州臺上安營扎寨,將這里作為治理黃河蘭州段洪水指揮部。大禹以九州臺為根據(jù)地沿著黃河了解水情,尤其對控制黃河蘭州段的兩個峽谷區(qū)進行深入調(diào)查。大禹在對八盤峽至桑園峽這一段黃河的水情調(diào)查時留下了許多民間故事,前面有關(guān)桑園峽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民間傳說,大禹在治理洪水的同時,還仔細觀察了九州臺的地勢。他發(fā)現(xiàn)九州臺山頂平坦,山腰九條山脈如同巨龍蜿蜒而出,有的伸向黃河邊汲水,有的逶迤走向遠方,有的盤在一起張牙舞爪,似乎它們各有各的職責和分工。
大禹看后心中豁然開朗,如果把天下也按照這九條龍的樣子,分區(qū)管理豈不更好。于是,大禹在此臺上制定了劃分天下為九州的方案。據(jù)《尚書·禹貢》載:“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分天下為九州。”大禹劃分的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豫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并鑄九鼎定天下。
《博物志》載:“禹貢九州之畫,實在治水之后,因治水見地勢之分,斷皆出于自然,不可十二,乃復為九州爾?!?/p>
當然,所有的一切僅僅是民間的傳說,至于大禹究竟有沒有到蘭州來過,至今仍然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