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上廬山,到達時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多。因為趕時間,所以我們就直接上山了。車子一路往山上開,經(jīng)錦繡谷,過大越山,登五老峰……因為廬山以云霧著稱,大家會覺得空氣里濕得都能出水,腳底下的苔蘚上永遠都是滑膩膩的,四面充滿了陰霾,呼吸都困難。然而,廬山的主人會建議你往上走,一直往上走,絕望而索然地往上,直到山頂。后來的一幕讓我熱淚盈眶、刻骨銘心——終于在某一個高度上,突然就看到了璀璨、浩然的陽光。一小時之前還裹著你、困著你的那團云霧,現(xiàn)在卻成了眼前一道美麗的風景。站在一片陽光中俯瞰,云海美得驚人,因為陽光的照耀而有了瑰麗紛呈的光影變幻。
原來,只有往上走你才會知道,陽光一直都在。沒到那個高度,你不會遇見它。
原來,只有往上走你才會懂得,置身陽光,往下俯瞰,剛才困惑你的濃濃云霧,不過是眼前的一道風景。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比苏驹诜屙?,就有能力俯視;人沐浴陽光,才有心情審美。如果一直抱怨云霧太重,已經(jīng)走了很久還沒有遇到陽光,只能說明你站的位置還太低。
我登臨過很多山峰,泰山的摩崖石刻,黃山的奇松怪石,無論何時,它們永遠都在。我們遇見的是確定性。唯獨在廬山,每一次去,你都不知道會看見怎樣的云山霧海,不知道第二天的早晨,會有如何的氣象萬千。我們遇見的是可能性。
《禮記》有言:“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边@句話原本刻在商湯王的洗澡盆上: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凈了,以后天天便要洗凈污垢,貴在堅持。其實,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何嘗不是如此?
“日新”即為創(chuàng)新。這種持續(xù)的修煉,是對寂寞和孤獨的忍耐,對持續(xù)更新的堅守,以及對內外喧嘩的疏離。創(chuàng)新者失敗的概率高于常人,必須接受命運的千錘百煉,人世的冷暖涼薄,不斷地往上,再往上,才能擁抱璀璨浩蕩的陽光,觸摸瑰麗紛呈的光影。
所以,以“日日新”的姿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迷霧,保有一份持久的耐力和一種清澈的智慧,一種審慎的態(tài)度和永不舍棄的柔韌,一步一步持續(xù)前行。那么,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陽光就在更高處。
(激揚文字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