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幾年前,我做中小學生的時候,圖畫、音樂兩科在學校里最被忽視。那時學校里最看重的是所謂的英、國、算,即英文、國文、算術(shù),而最看輕的是圖畫、音樂。因此學生上英、國、算時很用心,而上圖畫、音樂課時很隨便,把它們當作游戲。
在我所進的杭州師范里,有一時情形幾乎相反:圖畫、音樂兩科最被看重,校內(nèi)有特殊設(shè)備(開天窗,有畫架)的圖畫教室和獨立專用的音樂教室(在校園內(nèi)),置備大小五六十架風琴和兩架鋼琴。下午四時以后,滿校都是琴聲,圖畫教室里不斷有人在那里練習石膏模型木炭畫,光景宛如一所藝術(shù)專科學校。這是什么原故呢?就因為我們學校里的圖畫、音樂教師是學生最崇敬的李叔同先生。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是認真的、嚴肅的、獻身的。
李先生一做教師,就把洋裝脫下,換了一身布衣:灰色布長衫,黑布馬褂。金邊眼鏡也換成了鋼絲邊眼鏡。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從來不罵人。學生有了過失,他當時不說,過后特地叫這學生到房間里,和顏悅色,低聲下氣地開導他。態(tài)度的謙虛與鄭重,非感動學生不可。
李先生上一小時課,預備的時間恐怕要半天,他因為要最經(jīng)濟地使用這五十分鐘,所以凡本課中所必須在黑板上寫出的東西,都預先寫好。黑板是特制的雙重黑板,用完一塊,把它推開,再用第二塊,上課鈴沒有響,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講壇上“恭候”學生,因此學生上圖畫、音樂課絕不敢遲到。往往上課鈴未響,先生學生都已到齊,鈴聲一響,李先生站起來一鞠躬,就開始上課。他上課時常??幢恚珳实匾勒账A定的教案進行,一分一秒也不浪費,足見他備課是很費心力和時間的。
吃早飯以前的半小時,吃午飯至上課之間的三刻鐘,以及下午四時以后直至黃昏到睡覺——這些都是圖畫、音樂的課外練習時間。這兩課在性質(zhì)上都需要個別教學,所以學生在課外按照排定的時間輪流地去受教,但是李先生是“觀音齋羅漢”,有時竟一天忙到夜。我們學生吃中飯和夜飯,至多只費十五分鐘,因為正午十二點一刻至一點,下午六點一刻至七點,都是課外練習時間。李先生的中飯和夜飯必須提早,因為他還須對生病的學生預備個別教授。李先生拿全部的精力和時間來當教師,李先生的教育精神真正是獻身的!這樣,學生安得不崇敬他,圖畫、音樂安得不被重視?!
(摘自《新校園》,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