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飛
摘要:羊布氏桿菌病俗稱為布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傳染病。羊布氏桿菌病的患病誘因為布氏桿菌感染,屬于人畜共患病,主要破壞生殖系統(tǒng)。
關鍵詞:羊布氏桿菌病;病因;防治對策
羊布氏桿菌病四季均可患病,春夏季節(jié)發(fā)病率相對比較高,主要是呈地方性流行?;疾⊙虻闹饕腥痉绞綖橄纻魅九c直接性接觸傳染。患病后母羊會流產(chǎn),公羊會引發(fā)睪丸炎等病癥,并且會引發(fā)人患病,造成機體內骨關節(jié)病變,其中最常見的以脊椎炎為主。
1流行病特點
羊布氏桿菌病呈地方性流行,四季都有患病,春夏季節(jié)發(fā)病率相對比較高?;疾⊙虻娜橐?、皮毛、糞便、肌肉組織、胎盤、羊水以及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布氏桿菌。布氏桿菌在干燥的土壤中可以存活超過1個月,在陰冷處可以存活超過6個月?;疾⊙虻呐啪诔^3個月,所以對患病羊的處理也是處理該病的重點問題。人與家畜接觸患病羊、食用患病羊的肉制品和奶制品,甚至吸入含菌量超標的空氣,都會被布氏桿菌感染,造成患病。
2臨床癥狀概述
羊布氏桿菌病是一種針對生殖系統(tǒng)進行破壞的疾病,如患病羊沒有妊娠的過程,則沒有明顯的癥狀,僅會造成患病羊體溫升高等輕微病癥,不易被察覺。羊布氏桿菌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引起患病母羊流產(chǎn),在妊娠期3月齡左右最為常見,造成死胎、弱崽等情況,但不是必有癥狀。羊布氏桿菌病還會引起患病母羊發(fā)生子宮內膜炎、關節(jié)炎甚至不孕不育?;疾」驎嘘P節(jié)炎、睪丸炎、副睪炎、支氣管炎以及角膜炎等癥狀,患病前期睪丸腫脹,患病后期睪丸萎縮,失去配種能力。羊布氏桿菌病造成的流產(chǎn)死胎會出現(xiàn)敗血癥、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3診斷及防治措施
3.1診斷方法
羊只在發(fā)現(xiàn)有布氏桿菌病的基本臨床癥狀后,通過基礎解剖檢查作為初步診斷方式,再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確診。羊布氏桿菌病的確診方法最常見的是血清學檢驗方法,以及對患病羊的病樣進行微生物培養(yǎng)。培養(yǎng)過后分離病原菌,通過與患病羊血清的抗原抗體凝聚實驗,做出最后診斷。
3.2預防建議
3.2.1科學化飼養(yǎng)管理通過科學化的飼養(yǎng)管理模式對羊群進行飼養(yǎng),定期對羊舍進行消毒處理,保障羊舍的清潔;確保羊只的飼養(yǎng)密度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因為過度擁擠加快疾病的傳染;合理控制羊舍的溫度和濕度,為羊只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確保羊舍的通風良好,避免因為通風不足造成的患病。
3.2.2慎重引種頻繁的引種是造成我國羊布氏桿菌病廣泛傳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引種次數(shù)多、預防不到位、缺乏防疫意識等問題在部分羊養(yǎng)殖戶中存在,引進羊只后,不檢查引進羊只的檢疫證明;不隔離觀察直接混群飼養(yǎng)、沒有跟蹤檢疫流程等問題,造成引種過程中一旦摻雜布氏桿菌病的患病羊,就會造成整個羊舍內的疫情暴發(fā)。所以需要在引種過程中檢查引進羊只的檢疫證明;引進后對引進羊只進行隔離觀察、跟蹤檢疫,在確保引進羊只未帶有病毒菌后,才可共同飼養(yǎng)。
3.2.3提高養(yǎng)殖人員的專業(yè)技術和防疫意識對羊舍內的養(yǎng)殖人員進行專業(yè)的技術培訓,避免在養(yǎng)殖過程中因養(yǎng)殖人員的操作不當,造成羊只的患病。在羊只有不良癥狀時,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提高養(yǎng)殖人員的防疫意識,嚴格對疫情的把控,確保不會造成更大的經(jīng)濟損失。
3.2.4遵守相關法律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基本法則,對羊布氏桿菌病疫區(qū)進行有效的陽性撲殺,保證羊布氏桿菌病不會發(fā)生蔓延而引發(fā)更大的疫情。同時對該區(qū)域的羊舍進行凈化,提高對羊布氏桿菌病的防疫。
3.2.5免疫接種對新生羔羊進行檢疫,確認為陰性后,進行弱毒疫苗注射,每只羔羊25億活菌劑量。也可以選擇飲用接種,但活菌劑量較大,每只羔羊500億活菌劑量。
3.2.6定期檢疫對成年羊進行每兩年一次的布氏桿菌病預防檢疫,羔羊在斷奶后需要進行一次布氏桿菌病預防檢疫。針對檢疫后確認為陽性的患病羊只,進行撲殺處理,從而達到凈化羊群的目的。撲殺患病羊只時,需要從運輸、撲殺、掩埋等方面進行綜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