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閃閃
聯合國報告指出,預計2050年全球總人口將突破90億大關。世界人口每年增長約8 300萬人,能否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更多的食用蛋白便成為生物學家們孜孜探索的重大課題。隨著世界人口愈來愈多和蛋白質供應日益短缺,昆蟲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全世界生長的昆蟲約有100多萬種,至少有113個國家存在食用昆蟲的現象。事實上,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區(qū),居民攝入的動物蛋白質中就有2/3來自昆蟲。由于習慣和傳統,很多人對食用昆蟲還存有疑慮。不過,昆蟲就跟榴蓮一樣,喜歡者懂它的美味,不喜歡的就覺得好惡心!金秋十月,看看有哪些昆蟲成為地方上的傳統美食被端上了餐桌。
廣東:國慶吃“金花蟲”
下圖這貨可以生吞?這是真的!每年國慶節(jié)打撈上來的禾蟲,也稱“金花蟲”,體肥質佳,漿汁飽滿,是烹制禾蟲宴的極品。廣東當地的資深吃貨,會直接將禾蟲洗凈生吞入肚,據說要讓活的禾蟲在口腔內完成整個爆漿過程,外地人很難享受到禾蟲特有的甘冽鮮美。禾蟲學名“疣吻沙蠶”,廣泛分布在珠三角咸淡水交界處,以稻田里腐爛的禾根為食,形體像蜈蚣,身上隨時交替變換著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煮熟后的禾蟲呈蛋黃色,深受當地人喜愛。禾蟲炒、炸、熏、蒸、生曬、腌制樣樣均可,菜式相當豐富。將禾蟲曬干了用來煲湯還可除風濕,如果用來焗飯或椒鹽,則又是另外一番風味。
禾蟲生長季節(jié)性很強,目前尚不能人工養(yǎng)殖,基本上全靠自然生長。禾蟲對生存環(huán)境極為敏感挑剔:必須是咸淡水交界、稻田、無污染。只要遇上一點點污染,禾蟲就會爆漿而亡?,F在隨著稻田里的農藥化肥越施越多,禾蟲也越來越稀有珍貴。
天津:愛吃“長翅膀的蝦”
香辣飛蝗、油炸蝗蟲、泡椒蝗蟲、蝗蟲餡煎餃……天津人吃蝗蟲就跟武漢人吃鴨脖子一樣名堂很多。早在清末《津門紀略》記載的民間著名食品中,就有鼓樓北于十的油炸蝗蟲,可見天津人食蝗蟲的習俗由來已久。蝗蟲營養(yǎng)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體內營養(yǎng)成分的結構也比禽畜類更合理。將提了的蝗蟲帶回家,用開水一燙,去掉翅膀和腿足,在鍋里慢慢烤。烤到水分盡失、焦黃燦然的時候,加上香油、花椒調料,脆生生的蝗蟲便透出誘人的香氣來。
蝗蟲生有尖利的咀嚼式口器,后肢有力,成蟲善飛,幼蟲無翅不能飛,它們以植物莖葉為食。傳說唐代貞觀時期發(fā)生蝗災,唐太宗為鼓勵人們戰(zhàn)勝蝗蟲,當眾燒烤蝗蟲為食。油炸蝗蟲更是泰國曼谷國際飯店的一道名菜,它色澤金黃,鮮味勝過大蝦,凡吃過這道菜的人都稱它為“長翅膀的蝦”。
山東:昧美的“唐僧肉”
知了學名“蟬”,又稱“唐僧肉”,在我國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的平原地帶廣泛分布。它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尤其是剛出土的知了若蟲,含蛋白質58.58%,是瘦豬肉的4.3倍、羊肉的3.8倍、牛肉的3倍,而含脂肪只有10.23%,是難得的高蛋白低脂天然無公害高級營養(yǎng)品,現在最普遍的食用方式為油炸金蟬、椒鹽金蟬、香酥金蟬,其味道極美,為食用昆蟲中的極品。
據《本草綱目》記載,把知了去翅、足,燒炙研末或生研后,配合其他中藥煎服,可以醫(yī)治“百日發(fā)驚”“破傷風病”“頭疼背痛”等疾病。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的中藥店還曾出錢收購居民送來的蟬蛻。近十幾年來,隨著城市地面硬化和土壤、水質、空氣污染等,城市里也越來越難見到知了。在農村農藥大面積使用等原因下,知了的數量也大為減少。山東人能吃到的知了越來越少,也許“炸知了猴”這道美味,將來只會成為山東人的一種傳說了。
云南: “不可描述”的美昧螞蟻
墨西哥最著名的魚子醬,其原材料不是魚子而是螞蟻的幼蟲。我國云南有一種樹棲的螞蟻,在樹上能做很大的巢,蟻巢中大部分是黃豆般大小的蟻卵,潔白如珍珠。當地人的做法是,將蟻巢整個取下,除去雜質和成蟻,煮熟后加上食鹽、辣椒、碎蔥頭、生蒜泥拌勻后即可食用。酸螞蟻蛋是世間最小最香的蛋,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傣家人常用來招待親戚朋友,品嘗后令人回味無窮。
螞蟻的種類很多,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它們的巢也很好找,但螞蟻的口器中,排出的蟻酸挺厲害,特別是一些大型的螞蟻,被咬一下會痛一整天。在北非的森林中有一種黑刺大顎蟻,大如拇指,每隔兩三年有一次集團性大集結,數以億計的螞蟻聚集成群,浩浩蕩蕩地進行長途遷徙,瘋狂地吞噬著遇到的一切可食之物,像這些具有危險性的螞蟻,千萬是碰不得的。
廣西:奶油昧的炸竹蟲
竹蟲,是一種長5厘米、寬3厘米呈棕黑色的象甲科幼蟲,竹蟲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湖南、四川、江蘇、廣西等地。每年秋天,就是當地人吃“蟲子”的季節(jié)??拷窳志幼〉拇迕窦壹覒魬舳加锌持褡映灾裣x的習慣,無論是毛竹、黃竹,還是龍竹,都會在竹節(jié)之間長出竹蟲來。
竹蟲啃食幼嫩的竹筍,從筍尖開始一節(jié)一節(jié)往下啃,最后藏在根部。有經驗的捉蟲老手一看就能知道哪根竹子里有竹蟲,經驗不足的可以觀察竹竿上有沒有被蛀過的痕跡,那些有蛀洞的竹竿里很可能有竹蟲。一剖開來一竹筒的白色小蟲歡快地扭動著。生的竹蟲有些讓人毛骨悚然,這東西白白長長的,長了許多腳,跟春蠶差不多,只不過是個頭小了點兒。竹蟲吃起來有股淡淡的香甜味,就像奶油一樣。竹蟲除了是一道美味,同時也是美容圣品,把竹蟲炒掉體內水分以后制成的“竹蟲粉”,能消除黃褐斑,增強免疫力。
昆蟲:營養(yǎng)又美昧
昆蟲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纖維和礦物質,可成為人類食物的重要要來源,有助于緩解當前全球糧食和飼料短缺問題。據聯合國報告,全球每年消費最多的昆蟲是:甲蟲(31%)、毛蟲(18%)、蜜蜂、黃蜂和螞蟻(14%)以及蚱蜢和蟋蟀(13%)。喜歡食用昆蟲的人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老撾首都萬象,油炸蟋蟀是常見的街頭小吃;在墨西哥,人們在餐館中可以吃到油炸蚱蜢和蠶蛹;哥倫比亞則有食用螞蟻的風俗,不少人喜歡將昆蟲磨成粉末撒在面包上;在非洲,烤蛾子、烤蜻蜒、烤甲蟲被認為是最美味的食物。
除了上述傳統的美食外,人們還卓有成效地開發(fā)出許多昆蟲保健食品,如用發(fā)酵方法加工蠶蛹,生產蠶蛹豆醬、蠶蛹面包;中國嬰幼兒食品營養(yǎng)研究所利用蠶蛹研制成功蠶蛹粉,其蛋白質含量比牛肉高3倍,屬于全營養(yǎng)保健食品。黑龍江利用蠶蛾生產蠶蛾酒,暢銷海內外。云南、江蘇利用螞蟻作原料研制成功的金剛酒、螞蟻粉在治療類風濕和癌癥等方面具有獨到的效果。醬拌蟋蟀、知了背肉餡、油煎竹蟲、油炸蝎子、蔥爆蝗蟲、酸拌蝗蟲卵、涼拌土蜂子、甜輕木蟲、清水蠶蛹湯……盡管大部分人對這些難以接受,但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開鼓勵吃昆蟲,據該組織發(fā)布的《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指出,全世界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多達1900多種。
鏈接:到柬埔寨必嘗的烤毒蜘蛛
柬埔寨是一個傳統的農業(yè)國,是世界上欠發(fā)達的國家之一,貧困人口占了全國人口總數的1/3。在柬埔寨的大街小巷,可以見到很多特色小吃,烤野鳥、烤鴨、烤烏龜等,最令人稱奇的則要數烤毒蜘蛛??镜萌胛兜亩局┲牍P直地伸展著,比手掌還要大許多,看得人毛骨悚然。當地小販介紹說,生意好的時候,每天能賣出100~200個蜘蛛。據介紹,這種蜘蛛只要配上大蒜和鹽等調料,用滾油炸透,立刻就會變得香脆可口,成為一種“無上的美味”。第一次品嘗此美味的蜘蛛專家笑著說: “味道好極了,這些蜘蛛吃起來甚至有股榛子的味道?!痹谂腼冎┲胫?,處理工作可比給一粒小小的榛子剝殼難多了。因為在蜘蛛下鍋前,先要把它們洗干凈,而且要活著洗。然后,把蜘蛛投入含有味精、砂糖、鹽巴的混合物之中,接著將蒜末放到油里面去炸。等它發(fā)出香味,再將蜘蛛放下去跟蒜頭一起炸,直到蜘蛛的腳幾乎完全僵硬,腹部的內容物也不會那么水水的狀態(tài)時,便可起鍋。吃時用玉米餅把蜘蛛卷起來,最好再加點檸檬汁,味道鮮脆,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