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W公司多品種氣門生產線生產排序問題。先介紹W公司氣門生產線現(xiàn)狀,根據客戶需求及現(xiàn)實生產情況,運用Flexsim軟件建立氣門生產線仿真模型,通過對預先制定的不同生產排序方案依次進行仿真,求出結果并進行對比分析,得到訂單需求下最優(yōu)的生產方案。
關鍵詞:生產排序;Flexsim;氣門生產線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3.088
0 引言
隨著市場需求呈現(xiàn)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許多企業(yè)的生產線逐漸從每日的大批量生產或成批輪番生產,轉向中小批量多品種混合生產,這是企業(yè)生產方式發(fā)生變化的主要特征。本文調研分析W公司生產線的實際生產情況,利用Flexsim 軟件對多品種生產線生產排序問題進行建模與仿真,預先為企業(yè)的混合生產線設計方案進行分析、評估,以得到最優(yōu)的生產方案。
1 生產線現(xiàn)狀
W公司主營產品為發(fā)動機氣門和挺桿,經常出現(xiàn)生產任務混淆,臨近交付期限未能完成計劃指標。因此,需要合理制定生產計劃,滿足客戶需求,保證產品的多樣性。但生產線不是試驗臺,增強生產計劃前瞻性尤為關鍵,需要借助軟件預先進行仿真,才能得到較為科學的依據。
2 基于Flexsim的氣門生產線生產排序仿真模型
2.1 建立仿真模型
本文研究三種產品的排序,設置三個發(fā)生器作為氣門始發(fā)處模型單元放入工作窗口內,然后放入發(fā)生器3個,暫存區(qū)21個,處理器為22個,吸收器1個。每個暫存區(qū)穿插在兩道工序之間。
步驟1:發(fā)生器的參數(shù)設置。三個發(fā)生器對應設置B1、B2、B3分別為白黑黃三種顏色。
步驟2:處理器設置。處理器中的最大容量默認為1個,預置時間根據不同工藝調整時間,它由換模時間和首件試機時間組成,觀測統(tǒng)計后如表1所示。
步驟3:暫存區(qū)設置。磨桿端面容量設為150;充鈉的暫存區(qū)設為10,其余工序后的暫存區(qū)設為4。
步驟4:吸收器設置。主要記錄規(guī)定時間內的加工總數(shù)量。
2.2 氣門生產線生產排序仿真模型的實現(xiàn)
W公司3種產品B1、B2、B3,每種500件更換品種,每2500件為一個周期循環(huán),每天有效生產時間為1225min,根據市場需求B1,B2,B3產出比以2:1:2完成生產計劃。為方便生產排序方案,將B1產品看作A,B2產品看作B,B3產品看作C。AABCC方案,由5組產品構成,每組500件,出發(fā)時間根據磨桿端面加工計算。由于A、C連續(xù)生產,則一個批次三個實體,每批次A1000件,C1000件。因此產品加工時間變?yōu)锳75min,B40min,C73.34min。一個批次的生產周期213.34min (75+40+73.34+3*5+2*4+2),且有2次砂輪修整時間共4分鐘,2個A之間無需換模和首樣檢驗,二者時間只考慮一次。因此一個大批次的非加工時間為19min,預置時間5min,A和C還需加上4分鐘的砂輪修整時間,所以A、C每1000件的生產時間如表2。
A產品磨桿端面工序加工時間79min,則B到達時間84min,C到達時間131min;第二批次A到達時間213.34min。 E8線一天有效生產時間為1225min,一個月為36750min。根據批次周期213.34min,A產品到達次數(shù)為173次,B、C產品的到達數(shù)均為172次,停止時間設置為36750。運行后吸收器接受404個實體,即134組批次循環(huán)再加上一個A和一個B,因此吸收器接收A產品數(shù)13.5萬支,B產品數(shù)6.75萬支,C產品數(shù)13.4萬支,共計33.65萬支。同時最后一個工序精磨盤錐面C產品還存在部分已加工完成的氣門。調試發(fā)現(xiàn)此時已完成858支,所以AABCC方案生產氣門數(shù)共337358支。
3 仿真結果
生產制造會出現(xiàn)不合格產品的情況,合格品數(shù)量=總生產數(shù)*(1-廢品率)。根據統(tǒng)計B產品14個月的廢品率情況,得知B1、B2、B3廢品率分別為8.65%, 7.10%, 7.73%,所以三種產品合格率分別為91.35%,92.9%,92.27%。排序共有30種方案,依據上述仿真原則,得到最優(yōu)方案是CBAAC組合,共產出310570支,即B1產品123322支,B2產品62707支,B3產品124441支。
4 結束語
對多品種加工生產線進行生產排序,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可獲得快速、高效的利益回報。本文利用Flexsim軟件,基于W公司生產的真實現(xiàn)狀,在調研統(tǒng)計準確合理的情況下進行預先仿真,可以對生產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提供較為科學的理論依據,從而滿足了訂單需求,達到了提高產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冉茂華,張躍剛,章萬銀等.基于Flexsim的生產物流系統(tǒng)仿真研究[J].機械,2013(06):57-60.
[2]張衛(wèi)德,洪森,徐成.基于Flexsim的生產線仿真和應用[J].工
業(yè)控制計算機,2005,18(09):46-47.
[3]楊立久.基于Flexsim的電器產品餛流裝配線仿真[J].物流技 術,2012,31(12).
[4]張曉萍,劉玉坤.系統(tǒng)仿真軟件Flexsim3.0實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張衛(wèi)德.基于Flexsim的虛擬生產線的研宄和實現(xiàn)[D].南京:東南大學,2006.
作者簡介:王曉達(1993-),男,山東濟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工業(yè)工程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