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騰鋒
原配“反客為主”奪養(yǎng)子“小三”連人帶財兩損失(上)
案情回放:
上世紀80年代初,在廣東省梅州市某縣小城,自幼青梅竹馬的張某乃與段某華終于有情人結成眷屬?;楹蠓蚱迋z有了一個千金。此后,他們奔赴深圳努力打拼新的生活。
十多年過去,張某乃、段某華夫妻倆創(chuàng)辦的商界事業(yè)已有所成并蒸蒸日上??稍谥啬休p女的家庭里,會覺得少了個兒子……
機緣巧合,張某乃在業(yè)務交往中結識了一位年輕女子黃某蘭。當時,黃某蘭年方二十出頭,青春靚麗,活潑可愛,一來二往,張某乃就萌動了“包二奶”的心思;年輕的黃某蘭也看中了家財豐厚而且出手大方的張某乃。幾經交往、溝通,年齡相差近二十歲的張某乃與黃某蘭決定同居生活,確立長久的情人關系。張某乃要求黃某蘭爭取給他生養(yǎng)一個男孩兒,黃某蘭希望張某乃一直保證她過著一種不用上班也衣食無憂的、輕松優(yōu)渥的少奶奶生活。
就這樣,從1999年起,張某乃和黃某蘭兩人開始了正式的同居生活。張某乃在深圳為黃某蘭購置了一套房產,黃某蘭做了大多數人所不齒的“小三”。
2001年,張某乃和黃某蘭兩人共同生養(yǎng)了非婚生兒子張某龍,同時,張某乃還為兒子張某龍登記了兩處戶口。張某乃自得其樂也疲于奔命地周旋于原配段某華和情人黃某蘭之間,在兩個家室中穿梭。及至2004年,張某乃與黃某蘭的婚外情敗露,原配妻子段某華雖然感情大受打擊,身心俱傷,但卻囿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最終還是無奈而委屈地接受了張某乃與“二奶”生下了兒子的現實,并且,段某華與婆婆——張某乃的母親幾經協(xié)商,決定共同逼迫張某乃將非婚生兒子張某龍接回張家生活、撫養(yǎng),以便盡量削弱張某乃與黃某蘭之間的接觸機會,收回丈夫張某乃的心。
當時,年輕漂亮、貪圖享樂的黃某蘭,正感到私生子張某龍簡直是個拖累,搞得她總不能痛快、盡情地玩耍,所以,面對張某乃給一大筆錢要回兒子的協(xié)議,她毫不猶豫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原配段某華的“釜底抽薪”之計很奏效,此后,張某乃、黃某蘭、段某華和張某龍各方相安無事地生活了好幾年。段某華以母親的身份撫養(yǎng)了張某龍七年多,張某龍早已視段某華勝過親生母親。
然而,好景不長。2009年5月,張某乃不幸病逝。
張某乃病逝后,原配段某華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fā)現他生前曾以支付現金、出資購買房產等方式,私自贈予黃某蘭大量巨額財產的線索。于是,原配段某華聘請了熟悉的律師向“小三”黃某蘭分別提起了追索張某乃私自贈予錢款的侵權之訴與私自出資購房的確權之訴。
段某華原聘律師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進行了正常的訴訟,兩件訴訟案先后均經過一審二審,最后都以原配段某華的失敗而告終。
追索黃某蘭非法侵占錢款之訴中所爭的錢款,確系段某華亡夫張某乃生前私自贈予“小三”黃某蘭的,張某乃的這種行為也確實侵害了段某華的財產權益。但時過境遷,相關證據松散已難以確證。所以,法庭對段某華主張判黃某蘭返還非法侵占錢款的要求不予支持。
至于張某乃所購房產確權之訴中所爭房產,也確系段某華亡夫張某乃生前轉賬付款所購,但該房產已登記在黃某蘭名下,而房產乃公示公信的要式物品,其所有權利以登記公示為準,在主要行為人張某乃已經亡故、很多事實證據已無法核實的情況下,該房產自然是無法經由法院確權宣告而改變其現有所有權利狀況的。
兩個女人間展開的“小三”非法侵占財產的法律爭奪戰(zhàn),均以原配段某華的慘敗、“小三”黃某蘭的完勝而告終,令知情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不公、不平、不正、不義。然而,這就是常規(guī)的現實和法律!
誰知,風平浪不靜,正當段某華獨自舔著滿身心的血跡時,養(yǎng)子張某龍的親生母親、亡夫張某乃的“小三”黃某蘭,在兩場官司均獲大勝的興頭上,挾余勇一鼓作氣,主動出擊,到法院向養(yǎng)母段某華提起了爭奪親生兒子張某龍撫養(yǎng)權的訴訟。
黃某蘭的如意算盤是通過訴訟爭奪到親生兒子撫養(yǎng)權,以最終達到獲取以兒子名義繼承生父張某乃巨額遺產份額的目的。
黃某蘭“奪子案”的訴訟展開后,段某華先前所聘的律師,面臨親生母親黃某蘭擁有當然的法定監(jiān)護權、撫養(yǎng)權的不利局面,竟然錯誤地運用了非婚生孩子張某龍被親生父母分別在兩個地區(qū)登記了戶口、兩處戶口又不是同一個出生日期的“差誤”,向法院提出了兩個張某龍并非同一人的主張,希望以此反駁、否定黃某蘭對張某龍監(jiān)護權撫養(yǎng)權的爭奪。此種說辭并沒有得到法官的輕易采信。
毋庸置疑,錯誤的訴訟方略自然會導致錯誤的訴訟結果。在一審的庭審過程中,在雙方庭辯意見膠著之際,段某華原聘的代理律師,竟然被迫錯誤地向法院表示同意做孩子親子鑒定的主張,還被迫答應了庭后向法院正式補交做親子鑒定的書面申請,以為如此就能合法唬住審案法官,達到剝奪張某龍生母黃某蘭的法定監(jiān)護權和撫養(yǎng)權的目的。殊不知,這一策略恰恰使得段某華走入了“奪子案”的“絕境”。
在一審法院庭審后,明顯感覺非常被動不利、面臨敗訴困境的時候,段某華抱著一線希望,經朋友推薦,慕名求助于我的團隊。我們臨危受命,決計將全力用到二審上訴!果然不久后,段某華在一審徹底敗訴了,法院判決確認原告黃某蘭為張某龍的監(jiān)護人;被告段某華應在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將張某龍交給原告黃某蘭撫養(yǎng)……
接到這份民事判決書后,段某華痛苦萬分,每天心頭像壓著一塊巨石!
對此,我們重新調整規(guī)劃的訴訟策略,果斷地以新的事實理由為重點向二審法院提出上訴意見,著重抓住誰能真正地有利于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成長這一原則作為上訴宗旨。
作為原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段某華的代理律師,我們搜集并調取了大量證據,包括黃某蘭與張某乃簽下的收取錢款放棄親生子撫養(yǎng)權的協(xié)議,孩子張某龍的證言、作文、日記,張某龍學校老師、同學的證詞,張家保姆的證詞等,然后根據這些證據梳理并歸納出法庭辯論思路,采取反客為主的策略,在二審庭審中以這些證據強有力地將對方批駁得無言以對,特別是兩個女人所爭奪的孩子張某龍的證詞和要求,給了以為自己穩(wěn)操勝券而得意洋洋的黃某蘭致命一擊:“……而她(指黃某蘭)天天打麻將,從不理我,所以我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薄包S某蘭把我媽媽段某華告上了法院,我恨死她了,請法院主持公道……”面對本案的情形,任何一個主審法官都不可能忽略孩子本人的意愿。于是,段某華奪子案最終真正地取得了“反客為主”的意外勝利,以靈活的“情理”戰(zhàn)勝了僵化的“法律”——養(yǎng)母成功奪取了生母對自己親生兒子的監(jiān)護權和撫養(yǎng)權!
作為段某華奪子案的二審代理律師,我們的技能和努力,一舉扭轉了一審的大敗局,成功地在二審中為委托人段某華守住了已撫養(yǎng)七年且已情同親生的養(yǎng)子,同時更保住了其亡夫的巨額遺產。
本來滿懷絕望、滿腔愁怨的原配段某華,終于可以對“小三”黃某蘭揚眉吐氣了,她歡天喜地地給我們廣東知明律師事務所及經辦律師贈送錦旗表達感激!